中長期QFII投資本金鎖定期縮至3個月,其他機構設定為1年
證券時報記者 賈 壯
本報訊 為加強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境內證券投資的外匯管理,規范和簡化相關行政審批程序,促進我國資本市場有序、規范開放,國家外匯管理局起草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規定》擬將單家QFII機構申請投資額度的上限由原來的8億美元增至10億美元。外匯局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已經有70家左右QFII獲得投資額度,總額度約為150億美元。
與2002年出臺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暫行規定》相比,《規定》新充實的內容主要涉及吸引中長期資金,便利投資運作和風險控制,以及強化資金匯兌管理與統計監測等三個方面。
新的文件明確了國家對QFII投資實行總額管理并鼓勵中長期投資的政策原則,將單家QFII機構申請投資額度的上限由8億美元增至10億美元;將養老基金、保險基金、開放式中國基金等中長期QFII機構的投資本金鎖定期縮短至3個月,其他機構投資者的本金鎖定期設定為1年;為確保額度申請人和使用人一致,對于違反規定轉讓或轉賣投資額度等非法使用外匯行為明確了處罰原則。
為滿足保護QFII客戶資產安全性和獨立性的要求,《規定》允許QFII機構為自有資金和符合條件的客戶資金及發起設立的開放式中國基金分別開立賬戶,并禁止不同性質的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為便利QFII機構投資運作,適應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外匯局在《規定》中允許QFII發起設立的開放式中國基金在投資本金鎖定期結束后,將每月申購和贖回的軋差凈額匯入或匯出,并明確了開放式中國基金的額度管理原則。
《規定》還規范和簡化了審批程序和手續,合并了批準投資額度與賬戶開立的審批環節;明確了QFII本金、收益匯出的程序;大量簡化了有關申請材料;將投資收益匯出和開放式中國基金的資金匯出入審核權下放至QFII托管人所在地外匯分局。
在防范風險方面,《規定》強化了QFII資金匯兌管理和統計報告要求。進一步完善了QFII投資涉及的資金匯兌報告制度,充實了相關報表信息;為落實和加強QFII后續管理,增加了QFII托管人所在地外匯分局部分日常管理職能;強調了QFII機構及其托管人履行各自報告職責的要求;明確了QFII機構及其托管人相關違規行為的處罰原則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