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潘圣韜
發行制度改革所產生的大資金擠出效應,使得新股網上中簽率再度高企,加之二級市場的大力追捧,改革后的新股申購收益情況沒有讓“打新族”失望。
據上海證券報統計,IPO重啟首月的新股累計申購收益率達到2.77%,較之改革前提高了一個數量級;若以復利計算,此申購收益的年化水平更是達到驚人的38.74%。
自從上月10日桂林三金與萬馬電纜率先上市以來,一個月期間已有5只新股陸續登錄二級市場。據本報統計,以首日成交均價計算,5只新股網上的平均申購收益為0.55%,累計申購收益達到2.77%。而在2008年9月,也就是IPO暫停前的最后一個月,新股的網上累計申購收益僅為0.18%,兩者呈現數量級上的差異。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與去年9月相比,目前的市場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因此雖然市場化的詢價制度讓新股的發行市盈率較以往大幅抬高,但實踐表明,改革后的新股上市首日仍然得到市場的極力追捧。5只新股的平均首日漲幅達到111%,較改革前不降反升。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在新的發行制度對大資金的網上申購進行限制后,新股的網上中簽率得以大幅提升。據申萬研究所數據顯示,雖然滬深兩市平均參與網上申購的賬戶數成倍增長,但由于網上申購上限的制約,改革后新股網上中簽率仍然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升,滬深兩市08年平均網上中簽率分別為0.47%和0.08%,而09年已提高至1.1%和0.19%。
上述兩方面因素的疊加無疑令新股的申購收益大為改觀,若以復利計算,7月“打新”的年化收益率達到驚人的38.74%。
申萬分析師林瑾也在此前的報告中作出估算:若以7月份的IPO市場的申購收益作為參考值,即深市平均單個申購收益0.181%,并以比較中性的年發70家的發行節奏測算,那么IPO市場的網上年累計申購收益變得比較可觀——12.67%。如果再考慮滬市大盤股的發行,并保守預期平均申購收益低于0.5%,年發行少于10家,則網上的年累計收益將超過15%。當然IPO市場的實際收益還將取決于融資規模、發行節奏和二級市場系統性風險等多種因素。
IPO大門重啟之后,“打新股”再度成為投資者一個絕佳的低風險投資方式。雖然2.77%的月度“打新”收益在市場瘋狂時期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其風險較低的特性也為該品種加碼不少,尤其是最近兩市大盤持續寬幅震蕩,二級市場風險陡然顯現,這或許將成為部分投資者的短期避險品種。
也有市場人士擔心,一旦A股市場陷入調整,謹慎的市場心態或將大幅降低“打新”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