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茵
在中國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出一輪牛市,股市相關的石油、有色類股的表現也同樣奪人眼球,未來經濟的V型反轉能否持續?中國因素影響下的大宗商品市場未來走勢如何?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教授認為,在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推進的階段,我們的經濟增長是可持續的,同時對于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將持續。
中國證券報:2009年已經過半,中國經濟增長的表現超過了大多數人的預期。但目前對于經濟復蘇的力度以及可持續性,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您怎么看?
盧鋒:重視經濟回升仍面臨基礎不穩因素,這確有一定道理,避免由于過早改變擴張性政策導致保增長出現反復也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然而,系統分析宏觀經濟回升表現和根源可以發現,目前V型走勢根源確實可能存在后續內推力。
近來經濟復蘇的突出特點,在于上半年信貸增長近30%,比2008年15.9%的增長率提升10多個百分點。信貸超常增長推動強勁復蘇,顯然不能完全由財政刺激政策解釋。
中國經濟對刺激政策的超常敏感性,還是與中國處于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推進階段這個國情特征有關。這個發展階段,為實施投資主導的刺激政策提供了便利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得益于體制轉型效應,中國家庭和政府部門財務狀態良好,銀行和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強健,在實行大規模擴張刺激政策時受到財務約束較小。所有這些,為配合和呼應短期總需求刺激政策提供了獨特的有利條件。
1998年,中國銀行系統普遍資本金不足,并受到估計高達20%-30%的壞賬率困擾。目前,中國商業銀行資本金普遍充足,2008年壞賬率不到3%。企業財務狀況也有利于順利復蘇。貸款實際利率也不低,但資本回報率相對較高,有利于快速啟動投資。
中國證券報:在最新公布的朗潤預測中,中國經濟第三季度的GDP增長將達到8.9%,CPI仍舊為負,同時投資仍在高位,對于這些數據所反映的經濟特征您怎么總結?未來貨幣政策是否面臨調整的可能?
盧鋒:概括23家特約機構專家對我國今年3季度宏觀經濟走勢特點的看法,我總結的主要特征是:“經濟強勁回升,投資猛烈增長,進口跌幅收窄,利率匯率穩定”。對海量信貸擴張以及經濟過度刺激的潛在風險,是需要加點小心,并通過政策適當調整對“苗頭性”問題發展加以防范和對沖,如信貸增長過快刺激投資和總需求反彈過快,超出經濟可持續增長要求的范圍,不久可能會帶來經濟增長過速和顯著的通脹壓力。由于這次信貸增長較大部分用于中長期投資,將來回調會面臨較大約束。
中國證券報:大宗商品的價格近期漲幅明顯,您認為主要特點是什么?
盧鋒:新世紀初年國際商品市場發生前所未有的劇烈波動,如CRB價格指數從2002年5月的211增長到2008年6月的476,六年增長1.25倍,是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最大漲幅之一。(下轉A07版)(上接A01版)隨后急劇下降到2009年2月的311,33%降幅是半個多世紀的最劇烈下跌。今年3-5月反彈17%回升到365點位。
這一輪波動有幾個特點:一是金屬類商品價格波幅最高,二是CRB指數沒包括的原油價格波動幅度在大宗商品中名列前茅,三是國際海運費用尤其是干散貨運費同時出現大幅波動。
中國證券報: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是否是供求關系失衡導致呢?
盧鋒:從供求關系角度看,除了原油部門由于一些國家大油田“衰老”顯示供給面負面沖擊,2002-2007年前后價格飆升主要驅動力應是需求面因素變動。2001-2007年間全球石油消費增長11%,鋁材增長51.4%,鐵礦石增長68%,銅增長18.4%,干散貨海運量增長45%,比早先時期平均水平顯著提升。大宗資源商品短期產能擴張受較大限制,增加產出邊際成本上升較快,供求關系變動推動價格飆升。
中國證券報:國際金融炒家以及貿易商投機囤貨加劇商品價格波動,這一特征在今年是否突出?
盧鋒:這次價格飆升和下跌也確實伴隨著指數投資者和金融投機者的行為。他們不是一般的實物需求者,他們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非常大,數以千億美元規模的資金進出,會導致價格的過度波動。特別是金融危機導致全球需求下跌后,價格隨之暴跌。世紀初美元貶值和流動性過剩,商品衍生品市場金融投資者大規模資金進出,對價格劇烈漲落發生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理論角度看,理性投資者也有可能導致價格的波動。他們較早的購買行動能夠帶動激活正反饋交易進程,投資者參與者增加可能放大價格對于基本面所決定的市場行情波動。
另外,商品衍生品投資市場受到少數國際大投行的影響較大,具有寡頭市場結構特點,空前規模金融投資者的參與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價格偏離基本面波動,也就是一定程度上推波助瀾的作用。
所以我認為目前主要是需求推動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波動,但在給定這一基本面的情況下,投資炒家也會放大波動幅度。
中國證券報:“中國因素”在這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起了多大作用?
盧鋒:中國因素主要表現為我國目前處于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推進階段,我們在經濟追趕過程中派生出對資源性商品和海運量的需求,并且增長較快,這在全球供求平衡關系中具有關鍵影響。
從我們的消費量來看,2007-2008年我國原油消費量是10年前兩倍,銅和鐵礦石消費量是10年前的三倍,鋁消費量是10年前的四倍左右。2002-2007年間我國鋼鐵產量從1.82億噸增長到4.89億噸,增量為3.07億噸,占同期全球鋼鐵產出增長4.4億噸的70%。
2002-2007年我國四種礦物原料——銅、鋁、原油、鐵礦石需求增長對全球消費增量貢獻比分別為51%、56%、89%和33%。同期進口和出口海運增長全球增量貢獻比分別為43%和20%。
中國證券報:上半年我國在這些大宗商品上的進口數量不斷攀升,對于大宗商品需求還將增長多久?
盧鋒:我們的一個簡單判斷是,我國未來10-20年間城市化工業化高潮過后,對大宗商品需求增長才會最終見頂并隨后逐步回調。我們國家的人均GDP水平從現在的8000美元(用PPP方法換算)增加到發達國家水平2萬美元的時間,大概需要15年的時間。
中國證券報:商品價格波動和海運費的飆升對我們經濟運行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
盧鋒:我國能夠在開放市場環境中,通過國內生產和國際貿易,大體滿足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推進對大宗資源性商品急速增長的需求,說明市場取向開放發展模式階段性成功。然而商品價格波動也對我國帶來一系列新挑戰。例如進口價格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穩定運行造成壓力,貿易條件惡化對國民福利帶來不利影響,定價談判以及海外并購給我國對外經貿關系帶來新問題。
中國證券報:在大宗商品持續走牛,而我們需求也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我們國家有什么應對措施呢?
盧鋒:未來調整方式可能具有多樣化和長期性。一是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對中長期供給面積極反應和調整;二是加強和改善對商品衍生品市場的金融監管,限制過度投機放大價格波動;三是鼓勵企業學習逐步“走出去”,在全球范圍更好地配置資源;四是提升我國宏觀經濟穩定度,降低大宗商品需求波動幅度從而避免面對國際供給線過于陡直區段;五是探求替代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