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佰英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這意味著,在我國實施6年的風力發電招標定價方式將被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取代。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認為,此舉可以認為是政府試圖理順風電上網電價形成體制的努力之一。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從根本上理順風電以及其他新能源的上網電價,還需要電網公司的配合以及操作性更強的后續配套政策支持,而新能源發電“并網難”的問題,還有待技術和政策方面掃清障礙。
給項目回報“上保險”
《通知》提到,全國將分為四類風能資源區,相應制定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四類資源區風電標桿電價水平分別為每千瓦時0.51元、0.54元、0.58元和0.61元。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有關專家表示,目前各地實施的風電項目在進行特許權招標時面臨效率低下的問題,而全國風電建設正步入高速發展期,因此,實施風電標桿電價,一方面可以提高各地風電建設的招標效率,另一方面是為了提振風電開發的投資信心。
分析人士認為,對運營商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項目的可研階段就能準確地匡算成本,通過已經確定的上網電價和利用小時倒推建設成本,從而理性采購設備,避免盲目上項目帶來的財務壓力。這相當于在風電開發初期,項目回報情況可以基本敲定。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高虎認為,風電上網實施標桿電價,意味著新能源固定電價的定價模式在初步形成,這樣相當于能夠保證風電開發項目能夠實現合理的盈利水平。
長城證券研究員張霖認為,目前,風電場每度電成本為0.43-0.53元/kWh,加上風電場每度電0.1元左右的CDM收入,風電場運營主體的盈利空間得到拓展。
仍有待進一步理順
2003年,我國第一次風電特許權招標舉行,中標上網電價在0.4元-0.5元左右。此后,我國的風電上網電價采取的是招標定價、政府定價兩種并行的定價機制。由于任何項目都要單獨招標,風電資源無異的兩個項目最終招標出的上網電價很可能不一致,統一實行標桿電價之后,該問題將得到規范。
但也有分析人士擔憂,讓標桿電價替代招標電價,定價機制中的市場化因素基本被抹掉了,可能不利于行業正常競爭。高虎也坦言,實行標桿電價之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不公平的現象,但還不能做到完全公平。
分析人士認為,包括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還有待進一步理順,形成更科學的定價機制,但整體而言,對于風電、太陽能這樣還不成熟的行業來說,過于市場化的定價機制不利于行業的長期持續發展。
記者發現,從近幾期的招標電價結果來看,國家發改委確定的標桿電價與招標電價相差并不大。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有關專家解釋說,此次標桿電價的確定正是充分考慮了此前的招標結果,意在避免對行業產生沖擊。也正是這一點,讓國泰君安研究員王稹感覺到,由于風電運營商的盈利空間相比實行招標電價不會有太明顯的提高,因此風電裝機也不太會因該政策的發布而比預期大幅提升。
王稹表示,《通知》提到“風電上網電價在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負擔;高出部分,通過全國征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分攤解決”,這相當于為后續政策的發布埋下“伏筆”,預期后續還將有關于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之類的補充配套性政策發布。同時,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并網難的問題還有待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