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圖片 合成/王春燕
□本報記者 李陽丹
泰豪科技(600590)分管智能建筑業務的副總裁李春生最近又多了兩攤子事情要忙:一是控股北京世紀卓克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后,公司合同能源管理業務全面展開;二是今年3月份財政部和住房建設部推出“太陽能屋頂”計劃后,公司業務從單純的智能建筑開始向太陽能光伏建筑領域延伸。據李春生透露,公司還打算利用做電力系統的優勢,進一步涉足大型光伏電站的建設和運營。
像泰豪科技這樣在本輪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的過程中敏感地發現機遇并切入新能源產業的公司并不在少數:桂冠電力(600236)公告收購煙臺東源風電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并由此介入風電領域;國投電力(600886)則通過敦煌太陽能光伏電站招標,明確了進軍光伏產業的戰略。
國家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取得了明顯效果,而即將出臺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有望使后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路徑更加清晰。隨著上周“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補貼和風電上網電價相繼出臺,市場對規劃的預期更加強烈。
12年投資3萬億元
與此前所出的十個傳統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注重既有行業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不同,由于新能源是一個新興產業,即將面世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將與我國未來的能源結構調整相結合,而其“振興”的力度,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新能源市場的“蛋糕”究竟能做多大。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王孟杰此前透露的信息,振興規劃的框架和已經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保持一致,最大的不同點是在指標上。
近年來新能源產業超政策預期的高速發展,使提出更高的發展目標成為可能。根據此前多位權威人士證實的數據,到2020年,風能發電規模將調高到1億-1.5億千瓦,其中,5000萬千瓦為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規模則調整到1000萬-2000萬千瓦。而此前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表示,風電裝機容量到2010年底累計達到10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總容量在2010年達到30萬千瓦,2020年達到180萬千瓦。
隨著目標的提高,新能源產業的投資也必然水漲船高。按照目前每千瓦風電造價6500-7000元保守計算,到2020年我國風電裝機的增量至少在8800萬千瓦,年均安裝量至少約733萬千瓦,年均投資至少為475.75億元。據業內專家介紹,規模化太陽能光伏電站目前的建設成本大約為每千瓦2.5萬元,照此計算,到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的投資額至少為2500億元,平均每年的投資額至少將達到208億元。而根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梁志鵬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
近期幾大部委聯手支持光伏發電的運用,已經為光伏市場規劃了一個“大蛋糕”。根據東海證券的預測,預計“太陽能屋頂”和“金太陽”兩項工程共拉動光伏組件需求600MW,4年多晶硅需求累計達5400噸,4年累計產能利用率達到63.53%,將有效消化國內多晶硅產能嚴重過剩的現狀。
東海證券分析師認為,“金太陽”工程的初裝補貼很可能直接引發國有資本布局光伏下游的沖動,形成類似于2007年初風電產業中五大發電集團“跑馬圈地”的資源布局情景,而技術、經濟性瓶頸如發電成本偏高、核心技術缺失的短板此時顯得重要性下降,可再生能源配額比例的剛性約束和光伏資源的緊缺性使得政策扶持性需求上升。
泰豪科技等公司正是看到了其中廣闊的市場空間。據李春生介紹,公司已經與某地級市政府簽訂了商業合同,為該市公用建筑屋頂鋪設總裝機量為1MW的太陽能光伏屋頂,另有一些意向性的合作也在談判中。
上網問題全面解決
新能源裝機量和新能源發電量畢竟是兩個不能等同的概念,要最終實現新能源發電,電量上網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這不僅關系到對新能源產業投資的收回,還關系到新能源對傳統能源替代的實現。據中投顧問分析師姜謙分析,規劃遲遲未能在預期的時間內出臺,最主要的原因是上網電價機制尚未確定。他表示,如果缺少適當的上網電價機制,即使出臺了規劃,對新能源產業的推動也有限。
國家發改委近期發布《關于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最終確定了風電標桿電價,這對期盼規劃出臺的投資者無疑是一個利好。
不過,就光伏產業來看,“金太陽”工程本質上仍是以財政補貼為核心的扶持模式。興業證券分析師王雪峰認為,要完成新能源發展規劃即將提出的2020年20GW的目標,完全依靠財政補貼是不現實的,后續的上網電價政策應是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李春生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依靠政府對建設成本進行補貼,主要是拉動公用建筑領域的示范性需求,而通過明確上網電價,則能夠調動更多的商業性需求。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制度上的瑕疵仍將阻礙新能源發電上網。雖然在《可再生能源法》中,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力、發電上網電價優惠有明文規定,但電網運行“安全高于一切”的要求又令新能源成為對于電網而言“質量最差”的產品。
可再生能源學會人士認為,應將對接新能源發電量目標作為電網企業的強制任務,明確規定給電網,并對電網企業為吸收新能源發電電量所增加的附加服務成本進行補貼,以激勵其接收新能源發電電量。同時,有關部門應界定新能源與電網系統相關的對接標準,進一步在財政、價格、稅收、技術研發等方面給予支持,以促進新能源技術進步。
據了解,目前歐洲市場正在進行新一輪對風機技術的要求,對調壓、調頻、無功輸出都有具體的標準,最終要求風電設備達到和其他火電一樣的調節能力。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認為,“這個規范西班牙已經開始實施,留給中國制造業的時間不太多,我們必須面對它。”
技術突破 裝備國產
傳統能源發展的關鍵在于資源,而進入新能源時代,能源格局將由資源主導轉向技術主導,設備和技術是決定能源利用狀況的關鍵因素,擁有替代能源設備和技術的國家將在未來國際能源發展中居于主導地位。
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強大的設備制造能力是其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德國、荷蘭、丹麥、西班牙等風能產業成熟的國家,無一不是以雄厚的風電技術實力和強大的風電裝備制造業為支撐的。
為了推動新能源技術和裝備的發展,發改委2008年1月出臺的《十一五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規劃》提出,重點開發大型海上風電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著力于地源能、太陽能關鍵技術的開發;今年5月出臺的《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計劃》提出,以東北、西北、華北北部和沿海地區大型風電場工程為依托,推進風電設備自主化,重點實現變頻控制系統、風電軸承、碳纖維葉片等產品的國內制造,進一步提高垃圾焚燒發電設備等技術裝備的性能質量,開發太陽能發電設備,發展大型火電、核電站輔機;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以200億貸款貼息的“真金白銀”解決制約產業升級最核心的技術難題,包括大力發展風電機組關鍵零部件及核電關鍵設備、關鍵組件。
國家能源局負責新能源產業的副局長劉琦表示,此次規劃將特別突出科技的分量。“一個新的產業發展,不光是要政府推動、市場拉動,關鍵還要有科技去撬動。只有實現了科技的進步和撬動,才能使這個產業降低成本,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劉琦說。
目前,風電經過多年發展,設備國產化率已經較高。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指出,技術上要抓緊研究風力大規模發電后的電網接入問題。
而太陽能光伏產業從上游的材料選擇,到最終的系統組建,幾乎每個環節都有多種不同的技術,而其中的核心技術又多在國外,國內企業存在重復引進的弊端。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技術制約更多的體現在逆變器、跟蹤器等輔助件上。據英利集團首席戰略官馬學祿介紹,目前太陽能光伏組件成本中,電池片和輔助件的成本各占一半,而輔助件成本下降的空間還很大。
規劃最快年內出臺
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何時出臺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當前,各國都將發展新能源看作是一場產業革命,希望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占領科技制高點。作為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的重要舉措,美國、歐洲和日本都制定了相關的新能源發展規劃,美國不惜投入1500億美金發展新能源,德國表示將來新能源領域就業人數要超過汽車領域就業人數。
我國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也不僅是一種替代能源戰略,而將作為新興的經濟增長點,需要詳細、系統地規劃。7月3日,張國寶表示,“新能源規劃仍在討論中”。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規劃的出臺時間起碼要延期至年底,因為該規劃迫切需要納入“十二五”規劃,以便在全國范圍內統籌安排。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將討論全球二氧化碳減排問題,規劃可能作為中國在減排問題上的表態,年底之前將會出臺。
據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透露,規劃的五大框架包括:新能源發展現狀及面臨形勢、發展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規劃目標、工作任務和重要項目、政策保障措施。業內人士認為,產業發展目標、新能源上網、政策扶持重點等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都會隨著規劃和后續扶持政策的出臺,逐漸得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