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潘圣韜
中國建筑網下配售結果顯示,此次參與這只超級大盤股申購的機構結構出現了較大變化,企業年金的退潮和保險資金的大舉介入使得之前保險、基金、企業年金、券商自營“四分天下”的格局被徹底打破,“財大氣粗”的保險機構幾乎占據了中國建筑網下“打新”半壁江山。
在此前發行的幾只中小盤個股網下申購中,企業年金與基金交替占據著網下打新頭號主力的位置,實力雄厚的保險資金一直未有搶眼表現。不過在此次超級大盤股中國建筑的申購中,保險機構開始顯露出強大的資金實力。據本報統計,此次524個有效配售對象中,保險占據71席,雖然數量不多,但其合計申購股數達到926.7億股,占到網下認購總數的40%;保險機構申購總金額近4000億元,相當于一只中小板股票的凍結資金總量,平均每家配售對象的申購資金達到55億元。
與保險資金大舉介入相反,此前在中小板股票申購中一枝獨秀的企業年金出現大規模“退潮”。統計顯示,此次中國建筑有效配售對象中企業年金僅有81家,數量遠低于IPO重啟后的前四只新股中的水平;其合計認購股數也僅75.9億股,占比大幅下滑至3.3%。
此次網下認購的另一特點是參與基金數量大增。524家有效配售對象中基金占了188席,遠高于其他各類機構,相比此前發行的四川成渝多出四成。此外,基金合計認購股數也達到311.2億股,僅次于排名第一的保險。
從認購金額上看,中國建筑網下凍結資金近萬億,524家有效配售對象的平均認購金額達到18.4億,顯示出機構對于這只超級大盤股的追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網下認購出現了14家“頂格”認購對象,也就是以48億股的上限進行認購,也就意味著這14家對象的單個賬戶認購金額均超過了200億元。
此外,此次網下認購出現了德意志銀行、花旗環球、美林國際、斯坦福大學、新加坡政府投資以及野村證券等6家QFII機構,也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以后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