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文
新股發行即將重啟的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市場各方的強烈關注。在投資者將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新股發行重啟對未來股指走勢的影響上時,身處發行市場一線的券商投行人士內部卻已開始為重啟后究竟是先發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而爭論起來。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丁瑋提出,“現在是恢復IPO很好的時機。”但在初期上市發行的公司選擇上,丁瑋則認為不需要將目光完全局限在小公司的身上。“小有小的好處,大有大的好處。只有發一些規模較大的公司,才能給個人投資者以更多的中簽機會,股價不易被操縱,從而保證上市后的平穩交易,以穩定投資者信心。”
與丁瑋的觀點不同,在初期上市企業的選擇上,業內出現了向小公司一邊倒的局面。大多數投行人士都認為,在新股發行重啟初期,先選擇小公司的上市發行不容易對市場的資金面造成沖擊,從而給投資者和市場一個緩沖過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并未將目光局限在擬上市公司規模的大小上,而是更多地考慮其穩定性。平安證券總裁薛榮年就表示,新股發行重啟后,應選擇受經濟周期性影響小,業績比較穩定的公司先發,這樣有利于讓投資者接受。
無論是先發大公司,還是先發小公司,易方達基金公司總裁葉俊英認為,目前恢復證券市場融資功能的時機很好,而監管部門控制的關鍵還在于對整體融資規模和節奏的把握。他建議,監管部門應對市場反應有足夠的關注和重視,控制好發行的節奏,不要給資金面造成太大的壓力。
“對于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和重啟IPO,所有的參與方都應該充滿信心。”中信建投總裁王常青語氣肯定地表示。對此,王常青給出了自己的兩點理由。首先,發行制度不是始自今日,2005年詢價制度推出時算起,期間雖然經歷了股改、IPO暫停等階段,但是發行制度市場化的改革始終沒有間斷過,改革的基礎依然存在;其次,經過股改和市場大幅調整后,市場參與各方對于證券市場的風險以及IPO可能帶來的風險都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因此,我們應該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