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人 羅綺萍
⊙香港媒體人 羅綺萍
上周四剛到上海,便聽到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李小加將出任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的消息,晚上終于打通他的手機,他說此時不便說什么。我對他表示祝賀,提醒他將面對香港中小型經紀的積極或消極抵抗,必須努力破冰,同時要注意不要栽在實務環節中。
一位與此事關系密切的香港高人這天正好也在上海,高人最關心的是香港各界對內地人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的看法。
我與李小加和他兩位前任周文耀和鄺其志都比較熟悉,近日我穿梭于香港、上海、北京和臺北之間,不斷思考大中華市場下一步發展需要什么?我認為李小加是非常合適的人選,特別是在上海要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要發揮助推器的作用,我認為海歸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比我們這些本地人會有更積極的效果。
作為地道的香港人,我一直為香港的優勢淡化而擔憂,在不同的階層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內地人對香港的認識遠多于香港人對內地的認識,既然史美倫可獲聘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沈聯濤(他原籍馬來西亞,可算是半個香港人)可以做中國銀監會首席顧問,任志剛也有可能在退休后出任中國人民銀行的顧問,一位在內地出生、在外國受教育、長期在國際投行工作的海歸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在全球盯住中國市場的今天,正是最適當的安排。
更重要的是,李小加愿意放棄每年以億元計的收入轉投港交所。周文耀每年薪酬約1300萬港元,這對許多人來說是天價,但李小加在摩根大通的好時年,每年收入超過1億元,現時在金融風暴下,收入當然大大減少,但每年賺得1300萬元也不是太難的事。正如他自己所言,現在錢賺到了,是回饋社會的時候了。抱著這種心態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已經成功了一半。
李小加有兩塊短板,一是與本地經紀的關系,二是缺乏實務經驗。本地經紀向來對監管機構偏重國際大行利益表示不滿,對來自摩根大通的李小加當然會抗拒,香港證券經紀業協會主席李耀新已放話,對李小加的任命表示憂慮及奇怪。營運投資銀行與港交所不同,后者是很獨特的行業,港交所有很多技術項目,如證券無紙化、交易系統的提升等需要熟悉的人才處理,看來李小加在這方面卻是空白。
這也是事實,出身政府系統的鄺其志也缺乏實戰經驗,當年因“仙股事件”下臺,在他任期內,港交所電腦系統屢次失靈,令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受損。周文耀繼任后,因為他出身于本地證券行,各方面都十分熟悉,這幾年風平浪靜。李小加能否成功,關鍵之一是營運總裁的人選。目前的港交所營運總裁為葛卓豪,據說也將離任,如果繼任人是一位熟悉本地經紀及市場實際運作的香港人,便能與李小加發揮協同效應。
港交所將于6月17日舉行董事會,由于李小加是唯一的候選人,獲半數董事投票通過幾乎沒有懸念。李小加不等港交所董事會通過其任命,本周便先辭去摩根大通的職務,因為按照常規,這類高層職位要 “過冷河”六個月——辭去原來的職務半年后才能上任。換言之,李小加最快將在今年年底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