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少鵬
1999年5月19日啟動的波瀾壯闊的中國牛市行情已成為經典。時隔十年之后,它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環,仍為各方面人士追憶和體味。
經過10年的市場風云變幻,我國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棄舊迎新,人們的思想認識輪回反復,“5·19”行情的真正價值已經牢固地記錄在歷史的坐標上,那就是:發展是硬道理,發展資本市場要尊重并釋放市場的力量,同時也要尊重中國自身的國情。
我們知道,有一些“批評家”對“5·19”行情持否定態度,他們以2001年6月之后持續4年多的熊市作為所謂的中國股市“市盈率過高”、“投機過盛”、“上市公司沒有投資價值”等說法的佐證。同時,與“5·19”行情中伴生的一些違規欺詐案例曝光,被他們指責為政府和監管部門縱容所致。這樣的認識固然不是憑空而來,批評意見也總有助于資本市場的進步;但是,站在全球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歷史進程的高度來看,這樣的認識則具有“初級”的意味,甚至有些偏激。
痛定思痛,歷經股市暴漲暴跌以及政策波動,特別國家出臺以股權分置改革為主軸的一系列積極的股市政策后市場所發生的重大轉折性變化,我們需要重溫“5·19”行情,正確認知其重要經驗和意義。
10年前,政府明確鼓勵壯大資本市場,發揮其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在制度安排、政策建設上對券商、基金公司給予了一系列支持。但在行情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違法違規案件。到2001年初,人為擠泡沫、搞強行與國際接軌的思想影響到決策上,亂貼所謂“全民炒股”、“市盈率過高”、“投機”等標簽的行為盛行,證券行業幾乎面臨人人喊打的境地,最終導致股市長達4年多的持續低迷。
筆者要特別強調的是,“5·19”行情是在積極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背景下啟動的,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適應了籌資者、投資者的需求,其積極意義應予充分肯定。券商、基金以及部分私募基金在那一輪行情中的積極作為,應當得到尊重。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國際投行重倉持股就是投資,國有券商基金重倉持股就是投機,這樣的說法顯然是荒唐的。
沒有一個穩定、有效和強大的資本市場,企業就很難獲得做大做強所需的資金,并藉此建立約束機制,金融風險就會因長期大量積累于銀行系統而引發嚴重社會危機。發展是硬道理,當時國家采取一系列鼓勵發展資本市場的舉措是正確及時的,也是頗有成效的。通過股市融資,我國上市企業獲得了龐大的發展資金,證券市場對于公司治理的約束機制也日漸增強。由資本市場引發的經濟和社會制度變革影響深遠。
資本市場是逐利場所,“三公”原則系指信息公開、交易公平、執法公正。而對于市盈率、投機、公司價值等皆無固定標準,世界上也沒有哪個股市沒有違規欺詐案例,一般而言政府也鮮有為違規欺詐行為助力者。
10年多來的事態發展說明,面對發展資本市場發展所必然出現的弊端和違規違法現象,股市輿論遭遇“批評家”裹脅,資本市場預期出現了混亂,是市場長時間低迷、喪失活力的極其重要的原因。而尊重中國國情,按照自身需要,遠近結合,標本兼治,才能夠使中國股市真正走在穩定健康發展的大道上。
我國資本市場擔負著極其重要的歷史使命。遵循國際資本市場發展和監管的慣例,同時尊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歷史和現實及其特殊性,才能夠真正實現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也將有效地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安全。
我們認為,“5·19”行情所昭示的精神,是積極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以健康有效的資本市場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精神。筆者以為,市場發展中的出現的一些違法違規問題,是伴生的;同時,有些做法非但不應列為違法違規,而且屬于創新之舉。規范、監管、執法,歸根到底是為了發展,而不是其他。
站在中國股市新的發展起點上,強調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重視發展這個改革的宗旨,抓住發展這個著力點,摒棄一些紛繁的細枝末節,實現資本市場大發展,應成為資本市場進一步改革決策的主要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