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數據顯示,CPI同比負增長1.5%,PPI同比負增長6.6%;下降幅度分別比3月負增長加大0.9與1.1個百分點。呈現“雙下降”的態勢。
“雙下降”不能說明經濟惡化
CPI和PPI的負增長并不出乎意料之外,幅度加大也是意料之中。經濟活動都有一個過程。價格水平的同向變化,一定會有一段時間。而價格水平的轉變,特別是在經濟形勢出現下滑期間,更是要隨著經濟形勢的轉變才會發生價格水平的“轉向”變化。價格水平自去年10月以來,PPI連續數月大幅下降,CPI在去年下半年也出現大幅下降,二季度CPI和PPI仍然會下降或低位運行,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4月份的CPI和PPI數據并不能說明經濟形勢在惡化。
但是,價格水平的持續下降,無疑增加了通貨緊縮的壓力。實際上,通貨緊縮與價格水平下降并不能等同。單一價格水平下降,并不構成通貨緊縮的全部意義。通縮是一個貨幣現象。通貨緊縮應該表現為貨幣供求均衡水平的大幅下降。通縮與經濟不景氣聯系在一起。如果經濟增長預期不景氣,企業投資意愿下降,經濟增長下降,經濟活動對貨幣的需求下降。從貨幣的均衡角度,貨幣供應也會減少。貨幣的均衡水平整體下降。
經濟不景氣,失業使購買力下降,工資收入下降,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人們的消費也趨向審慎。消費需求下降,消費對貨幣的需求也會下降。對應消費需求的貨幣供應也會減少。
需求不足是通縮的主導因素
在當下的危機時刻,各國政府都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利率都降到零以后,全球都采取數量寬松政策。換句話說,各中央銀行可以無限制印發鈔票,創造寬松的貨幣環境,希望改變通貨緊縮的局面。但是經濟繼續惡化,全球出現了“流動性陷阱”。如果沒有貨幣需求的匹配,貨幣的均衡水平不可能因為寬松的貨幣供應而提升,通貨緊縮的壓力仍然存在。在經濟大幅下滑的態勢下,貨幣需求不足顯然是通貨緊縮的主導因素。所以,在全球“流動性陷阱”的困境下,僅僅通過數量型貨幣政策,不斷加大貨幣供應的力度,是達不到走出通縮的目標的。
我們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針對性地激活有效貨幣需求,特別是激活民間有效投資、消費以及相應產生的貨幣需求,與寬松的貨幣政策制造的寬松的貨幣供給環境結合,應該是有效改變通貨緊縮的態勢的完備的危機拯救方案。
只有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上升,相應的貨幣需求上升,吸收寬松的貨幣供應,經濟增長恢復,價格水平開始上升,經濟恢復良性循環,才能夠真正解除通縮的威脅。這就需要財政加大投入,創造有效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貨幣需求,利用寬松的貨幣供應,激活經濟循環。
積極的財政政策除了加大自身的投入,直接增加貨幣需求以外,主要是通過創造就業,發放工資,刺激消費,改變市場預期,拉動民間投資,產生消費———生產———投資的循環,最終激活經濟活動。當經濟活動開始恢復,貨幣需求也會相應增長,寬松的貨幣供應滿足這些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形成更高水平的貨幣均衡。
(作者系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