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分析員 趙妍潔)4月30日7:40,北京。擠在300路公交車里的劉能先生瞇著眼,似睡非睡。他正通過手機廣播收聽音樂,以消解路擁堵帶來的壓迫感。
很快,電臺播報整點新聞:“世衛組織將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升至5級……”劉能打了一個寒顫,睜開雙眼,對面看報紙的一位先生幾乎把頭都埋進了報紙,但報紙頭版的三個大字卻赫然在目——“豬流感”。
聯想到昨天的“香港地區發現多起疑似病例、國家最高領導人指示嚴防豬流感疫情”等消息,劉能在下一站提前下車,攔了一輛出租車前往公司。上車后,經歷過2003年SARS事件的劉能深深地看了出租車司機一眼,下了一個決心,“看來到了為自己買輛車的時候了”。
劉能聽到的新聞,是豬流感疫情開始蔓延后,世衛組織在3天內第二次提高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27日晚,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根據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的建議,決定將流感大流行級別從3級提高至4級。世衛組織的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6個級別。
現在看來,劉能的表現顯然是一種過度反應。但這種恐懼感正在還沒有發現疫情的中國大陸蔓延,而這種心理對經濟恢復和相關公司產業的影響,甚至會超過疾病本身。是謂“蝴蝶效應”。
具體影響將會怎樣?《投資者報》對10家A股“豬公司”和相關其他可能受到“感染”的公司進行了獨立分析。我們認為,在豬肉產業鏈上的10家上市公司中,以動物疫苗為主業的中牧股份(600195.SH)和金宇集團(600201.SH)將成為最大受益公司;而新五豐(600975.SH)、正邦科技(002157.SZ)、羅牛山(000735.SZ)以及敦煌種業(600354.SH)將成為產業中受損較為嚴重的公司。投資者應在短期內盡量回避上述公司。
A股公司“感染”路線圖
當一個平和安祥的周末過后,好像世界全“變”了。
豬流感襲來,各界對于這一疫病可能發展成為極具殺傷力的全球性的嚴重流行疫情的擔憂驟然升溫。華爾街日報斷言,除造成人員死亡外,豬流感疫情的爆發可能給另外一位已經非常虛弱的“病人”帶來災難,這位患者就是全球經濟。
這種擔憂情緒比豬流感傳播得更快,全球股市紛紛下挫,一些投資者開始選擇他們認為風險最高的股票進行拋售:農業、航空、旅游、酒店、購物中心、娛樂業,以防豬流感疫情進一步擴大惡化。同時大量買進醫藥、醫療服務企業和某些服務型行業的股票,如疫苗生產、電信、UPS和網上購物;而另一些較為謹慎的投資者則選擇靜觀其變。
但是,如果疫情持續擴散,幾乎沒有什么公司能夠獨善其身,從這場疫情中真正受益。根據世界銀行2008年的估算,如果出現全球性的流感大爆發和傳染,全球可能要付出30萬億美元成本,并造成全球的GDP減少近5%。
雖然中國截止目前尚未發現疫情,但對豬流感的恐懼已經迅速在A股市場體現。27日上證指數下跌43點。回想起2003年的非典風波,“非典”時期的A股市場一度從1700多點下跌至1200多點,豬流感事件是否也造成如此之大的沖擊還取決于疫情的進一步發展。
在豬流感對A股的這一輪襲擊中,受挫最為嚴重的是生豬養殖類股票。盡管媒體說吃豬肉不會染病,但最近北京很多大學的回民食堂卻成為就餐的首選。“聞豬色變”的消費者在心理作用下會改變近期的選擇,豬肉產品銷量及價格的大幅下跌似乎不可避免。
4月27日,生豬養殖及豬肉加工的“豬公司”股價大幅下挫,如新五豐、高金食品(002143.SZ)等均以跌停收盤,而豬肉產業鏈上相關的飼料加工企業的股票也受到嚴重拖累,如新希望(000876.SZ)、正邦科技等也位居下跌前列。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物醫藥板塊持續受到資金青睞,從疫苗股領漲蔓延至能夠抵抗流感的醫藥股普漲,如中牧股份、金宇集團、普洛股份(000739.SZ)等股票27日、28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明,抗病毒藥物達菲等雖對這種流感比較有效,但目前實際尚無有效的疫苗和藥物治療,疫苗研制出爐至少需要3個月,再到批量生產及實際應用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顯然,人類已研制出的所有流感疫苗對于豬流感都無效。而且,包括金宇集團、中牧股份等動物疫苗公司都明確表示,“不生產豬流感疫苗”。但市場的預期卻與公司實際情況相悖。
如果說生物醫藥還有潛在利好,那旅游和航空等行業受損程度將更為直接。盡管國內最大的旅行社之——中青旅(600138.SH)表示,“豬流感對五一旅游影響不大”。但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出、入境游客下降已成定局。
隨之而來就是航空及貨運。在中國航空率先漲價的同時,也將面對客流驟減的尷尬局面。而4月29日,中國民航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嚴防豬流感疫情通過國際航班傳入中國。這讓剛剛出現扭虧的中國航空業再次面臨迫降“虧損”跑道的危險。北美航線占業務總量10%的中國國航(601111.SH)首當其沖(相關報道見B05版)。
由于豬流感蔓延,很多國家通過加強檢疫等措施來防止其蔓延,這必然給全球貿易帶來影響,而中國出口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大,如果短期不能控制,必然延伸到實體經濟。機場、港口、遠洋運輸等行業上市公司顯然也無法幸免。另外,傳統的抗跌股也未必能成為明顯的贏家。比如,公用事業股已因為工業用電需求下滑而受到損害;石油及其他能源價格也會因此而滑落。
如果中國有很多人像劉能那樣因此而打算買車,或許汽車類公司可以受益。電子商務類上市公司也將從中獲益,但要視疫情傳播速度。如果情況比預想的還要糟,沒有那個行業將會從中獲益,那怕是生產疫苗的醫藥公司。
如果所有人都窩在家里,怎么還能指望更多人會冒險出門工作呢?
疫情分化“豬”公司
正如美國前財長魯賓曾在他的自傳《不確定的世界》中所說,“這個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
4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八項措施扶持農業生產。利好余溫尚存,4月27日“豬流感”疫情重創農業類上市公司。市場分析認為,目前不排除有消費者以其他肉類替代豬肉,但將是短期現象。只要疫情好轉,剛性的消費需求就會得到恢復。
或許沒有這場突然爆發的“豬流感”,在政策暖風徐吹下,生豬養殖、加工業似乎就要從豬肉價格連續11個月下跌的陰云籠罩中重見天日。按照我國生豬生產業3年重復一個波動周期的規律,今年11月左右豬肉價格本來有望能夠從持續低迷的行情中走出,并開始新一輪的反彈周期。然而,這場猝然而至的寒流使豬肉消費者的神經霎時緊繃起來,即便政府相關部門已經積極開展相關的防控措施,從眾的恐懼心理也必將導致短期豬肉相關產品消費的大幅下降,進而迫使豬肉價格繼續下行。作為上輪通脹導火索的豬肉價格,也將在重新啟動的時候熄火。
屆時即便政府可能會根據市場情況出臺相應的補貼措施,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已經受到重創,未來中短期豬肉價格的走勢不容樂觀。
不過,從長期來看,作為內需型的傳統農業,豬肉制品的產銷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
縱觀豬肉產業鏈,生豬養殖環節是控制整個產業鏈的關鍵所在。如何快速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的生豬養殖基地,系統地解決豬源緊缺及質量安全問題,將成為未來幾年“豬”公司競爭的焦點。
目前國內“豬”類上市公司的養殖規模(計入與農戶合作養殖或收購數量)一般年產生豬小于100萬頭,遠遠不夠自給自身的屠宰、加工需求,因此也就很難保障豬肉制品的高質量和持續、穩定。如新希望雖擁有的年屠宰能力是750萬頭生豬,但公司的自養規模僅萬頭;雙匯發展(000895.SZ)屠宰產能早已達到1400萬頭,自養規模僅30萬頭左右。
對比發達國家的情況,Smithfield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加工企業,2007年,其養殖規模就已達到年產生豬1300萬頭以上,豬肉加工部門的生豬自給率接近50%。生豬養殖業務貢獻了公司經營利潤的一半以上(生豬養殖利潤是豬肉加工利潤的1.88倍)。
此次豬流感疫情大有洶涌而來之勢,豬肉產業鏈上除動物疫苗相關的上市公司收入預計會增加外,其余將無一幸免,特別是生豬養殖企業收益將會受到較大的沖擊。但客觀看待,此次疫情的發展和范圍尚難以確定,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還有待確定。
與此同時,經濟危機和“豬流感”給生豬養殖、加工產業鏈上的“豬”公司也帶來了一次整合和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