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
A股市場在持續上漲之后,本周起終于出現調整,周三跌幅尤甚,滬市跌2.96%,深成指跌幅更達4.07%。固然有周邊市場的原因,但外因是條件,內因才是基礎,更何況美股、港股等大跌后,周三起已基本企穩。在筆者看來,主要原因還在于,今年以來小盤股漲得太兇,大盤股相對落后,而大盤股要接棒,短期內又難以為市場所認同。
繼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本周初在博鰲論壇透露,央企3月份利潤同比增長26%,環比增幅接近86%之后,財政部周四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3月國企利潤同比雖下降36.8%,但降幅比1~2月縮小6.9個百分點;一季度與去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2倍,而3月比2月環比增長95.9%。特別是工業企業,一季度與四季度相比環比居然增長2.5倍,而3月比2月環比增幅也達82.5%。財政部稱,工業生產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鑒于滬深股市存在兩個70%,即國有控股公司約占70%,工業企業約占70%,財政部上述數據告訴我們,國企大盤股業績將出現強勁反彈。
事實確實如此。截至本周四,滬深股市約有520家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報,據筆者粗略統計,三分之一即170余家去年4季度虧損,今年一季報扭虧為盈的已超過100家,尤以國企大盤股最為集中。520家已披露一季報公司營收同比約下降1成,盈利同比約下降2成,但環比卻從去年4季度虧損約100億元,到今年1季度轉而盈利220億元,而前8家虧損大戶就虧了200億元!這8家均為國企,今年1季度除ST金化外,已全部扭虧為盈,累計從4季度虧損200億元,到今年1季度盈利21.85億元,五家巨虧國企——中國國航從4季度巨虧84.9億元,到1季度盈利9.8億元,S上石化從-35.66億元到1.64億元,武鋼股份從-19.8億元到2.62億元,江西銅業從-14.14億元到盈利1.52億uyan,本鋼板材從-12.5億元到盈利4380萬元,大公司業績如此大起大落,讓人嘆為觀止!
時間才過去幾個月,國企大盤股業績為何冰火兩重天?顯然,主因是國家的政策扶持。以中國國航為例,從去年4季度巨虧85億元,到今年1季盈利9.8億元,其中有近7億元盈利就來自民航局的補貼,此外還有航油套保計提的減值準備轉回,以及燃油成本下降等原因,而這幾個因素均有可持續性,并且南航、東航、上航、海航等都將“普降甘霖”。與此相類似的還有航運企業,如中國遠洋去年4季度虧損89億元,其中41億元即虧在航油套保減值計提上,今年一季報一樣可以部分轉回。另如鋼鐵股中的武鋼、本鋼、首鋼,電力股中的華能國際、國投電力,均從去年4季大虧,到今年1季扭虧為盈。說到底,國家4萬億元拉動,真正受惠的多系國有大中型企業,貸款流向國企,政策支持國企,大部分中小企業則是可望而不可及。已披露一季報公司中,總股本20億股以上的大盤股,平均每股收益約0.08元;總股本2億股以下小盤股,平均每股收益約0.05元,小盤股業績遠遠趕不上國企大盤股,原因就在這里。
但股市反映卻正好相反。4月23日是上證超大盤指數(由20家權重最大的成份股組成)運行首日,當日滬綜指漲0.11%,深成指漲1.21%,可超大盤指數卻下跌0.13%,超大盤指數以2003年12月31日為基期日,從1000點起步,到2009年4月23日才漲至2139點,5年多才漲了1倍,而以中小盤股為主的深圳股市,卻從3480點漲至9360點,漲幅達269%。今年以來,大盤股和小盤股的差距更是越來越大,為什么?因為今年的這波小牛市是資金推動型牛市,主力多為私募等機構,炒小盤股快進快出如魚得水。而且市場似乎養成了一種慣性,大盤股稍稍冒一點頭,蹦上那么一下,大部分股票就趴下了,弄得成千上萬的散戶、甚至公募基金都不敢買大盤股。
矛盾就這樣出現了,從政策面、基本面看,優勢在國企大盤股;從資金面、心理面看,優勢則在中小盤股。誰都知道趨勢一旦形成,要改變它扭轉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兩年前的“5.30”,靠的是外力的強行“變道”,在大盤暴跌后走上另一條上升通道;如今政策干預的可能性較小,因為面對危機,政府需要通過股市的財富效應拉動內需,強行“變道”弄得不好股市大跌誰也承擔不起。那么就只能依靠市場。或者是按照慣性,小盤股繼續逞強,大盤股一蹶不振;或者是溫和轉換,局部轉換,究竟如何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