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財務公司型機構投資者在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市場兩條“戰線”上尋找買入金融股的最佳時機
□本報記者 張歆
作為機構投資者中最為低調的一員,央企財務公司型機構投資者行事一向謹慎,也很少直接在二級市場亮相。借助大宗交易平臺,《證券日報》記者尋訪到一位此類公司的投資執行人李飛(化名)。李飛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目前正在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市場兩條“戰線”上尋找買入金融股的最佳時機。
“我們目前是在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平臺‘雙線作戰’,目標就是金融股”李飛對于自己的投資目標毫不隱瞞,在采訪中,《證券日報》記者感受到,李飛在金融股中最愛的應屬銀行股、其次是券商股,而三大保險股也是其重點“考察和擬購對象”。
AH股比價優勢
對于李飛以及他的團隊而言,選中金融股首先是因為其A股與H股的比價。《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截至昨日收盤,在56家同時擁有A股和H股的公司中僅有三家公司出現股價“倒掛”——三家公司中有兩家是金融股。其中有兩家金融股的H*0.8839(按照港幣和人民幣的最新匯率折算)/A大于1,分別是中國平安1.105、中國人壽1.018;另外,多家銀行股的H股和A股比價接近1,分別是工商銀行0.946、建設銀行0.91、招商銀行0.844、交通銀行0.829。其余近50家有色金屬類、基礎設施類等公司的A股價格較H股價格則明顯要高一些。
因此,李飛最近一直在二級市場尋找買入金融股的機會,對于目前的“戰績”,李飛略有猶豫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其在二級市場已經買入了部分銀行股,而最近也一直通過大宗交易平臺詢價和購買券商龍頭股。對于券商龍頭股的定義,二級市場一般的理解無疑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同時,A股和H股股價“倒掛”或接近“倒掛”的保險股也是李飛的目標。
估值優勢
李飛對A股市場很熟悉,關注的各家上市公司的證券代碼總是能脫口而出。而且,顯然在二級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李飛對市盈率指標十分“迷信”。
“銀行股與鋼鐵股的市盈率已經差不多,都是A股市場中最低的”,李飛堅定地說,我們是準備拿長線的,當然前題是控制風險。
李飛的團隊對于長線也有一個很具體的時間定義,而這與其對于銀行等金融股的周期判斷有關。李飛以銀行股為例,認為由于目前的利率水平處于近年來的低位,降息的空間即使存在也不會很大。相反,隨著經濟的復蘇,未來相對加息的可能性反而逐步增大。對于銀行來說,一定范圍內的加息(尤其考慮到加息可能從貸款利息先動、活期存款利息不動開始)對銀行的業績無疑將構成重要拉動。
因此,李飛團隊的定位是“持股直至加息、并持有到第二次加息”,當然這種時間定義一定要排除掉“非理性的暴漲暴跌”。
同道中人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意向平臺,記者還看到了除了李飛以外其他有意買入金融股的投資意向。雖然從所留下的聯系電話的地址查詢,幾份意向并不來自同一個城市,但是李飛顯然對“同道中人”有所了解,只是不愿多談。
在談及其他的買入意向,李飛表示,“并不擔心其他買入申請會推高賣方的報價”。這也許是對自身資金實力的自信、也許是同道中人的默契。
對于自身團隊的投資額度上限,李飛堅決保密,僅表示“價格低就多買、價格高就少買”。
昨日,海通證券(600837)以12.67元/股的價格在大宗交易平臺成交了400萬股,涉及資金5068萬元,買入方是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新華路證券營業部,賣出方是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三環中路證券營業部。《證券日報》記者沒有追問這筆成交與李飛的團隊有無關聯,僅希望李飛和團隊能順利實現對金融股的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