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為中國經濟貢獻了接近六成的產值,雇傭了四分之三的城鎮勞動力,與此對應,中國的民營企業壽命之短也是難以想像的。據統計,能夠存活3年以上的僅占10%。中國的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光明而且潛力巨大,為什么會如此短命?
從內部原因分析,民營企業的“內功”還沒有練到家。
最主要的表現是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家缺乏戰略思維和戰略定位,經營短視與投機經營結合在一起,使得產業戰略和市場戰略定位不準,同時不能很好把握企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如果一個企業的利潤成長率低于50%,那么這個企業就有危險了,如果成長率超過了200%,結果也是一樣,因為這個時候你發現什么都不夠用了,最主要是能力不夠用了,力不從心了。
外在的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政策制定者或多或少存在觀念和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民營經濟只是公有經濟的補充,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民企的融資困難尤其值得關注,從間接融資渠道來看,由于民營企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財務不規范的問題,銀行出于資金的安全性和管理成本的考慮,會出現“惜貸”的現象。
而從直接融資渠道來看,一方面是主板市場的市場準入門檻設置太高,很多優秀的民營企業被擋在門外,而中小企業板市場基本上也沒有多少的創新,很大程度上是主板市場的翻版;而素有高新技術企業的催化劑美譽的風險投資,目前在中國的規模遠遠不夠。同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也有待發展和完善。
而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民營企業家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應該予以重視,因為民營經濟作為中國經濟的主力軍,它的健康運行,不僅關系到民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地位和經濟安全。
上海 談小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