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國泰德邦投資董事長
趙志強
前幾天結束的“兩會”,又有代表提出國有銀行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時被“賤賣”的話題。是否“賤賣”,實際是個估值問題。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們能把這個問題看得更加清晰。
按照建行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美國銀行投資建行時的入股價格是1倍PB,低于國際公認的銀行業1.8-2.0倍PB水平。公開的原因是,國際金融機構普遍認為,即使剝離了大量不良資產,我國國有銀行的資產質量和風險控制仍然不容樂觀,應該在國際公認的行業水平上大幅折價。暗含的博弈邏輯是,如果沒有國際知名大金融機構的巨額投資,中國的國有銀行很難獲得國際認可,而且,能有實力一擲幾十億美元的國際金融機構為數不多。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在定價的博弈中,并無優勢可言。
根據著名經濟學家,前香港證監會主席沈聯濤先生的研究,加上表外負債后,美國商業銀行的杠桿比率平均達到了40倍以上(2008年9月),美國商業銀行的杠桿比例是我國商業銀行的4倍。簡單直觀地說,美國商業銀行的風險是我國商業銀行的4倍。這還沒有考慮他們股票投資和衍生品投資的高風險。
一般來說,在對公司股票估值時,對于負債率高的行業和公司,必須兼顧或參考PB,用來衡量公司股票的價格風險,是個重要的安全性指標。按照以上研究和對比,中國商業銀行的PB指標應該明顯高出美國商業銀行才對,綜合考慮資產和業務的風險,中國商業銀行的PB指標的合理水平應為3-4倍。這就好比豬肉和羊肉不可能是一個價格,如果你缺乏基本辨別能力,又愿意聽信他人,只能豬羊不分啦!
眾所周知,股票的價格是公司未來經營活動現金流的體現,主要取決于公司未來收入和利潤的成長性。即使考慮到銀行的高負債特點,PB也只應作為銀行股估值的重要參考。
為何國際金融機構按照PB對中國商業銀行定價,而不愿按照PE定價?原因很簡單,花旗20萬員工一年的人力成本支出比工商銀行至少多100億美元,按照花旗利潤最好的年景200億美元出頭計算,相當于花旗的稅后利潤還能增加30%左右。
況且,憑借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萬業之母”的銀行業最能充分分享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成長性當然絕非美國銀行業能比。對此,國際金融機構比我們清楚得多。
至于國際投行和經濟學家們所說的,中國商業銀行的利潤好源于存貸利差大,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剛在回應市場持續的降息預期時多次說到,我國銀行的利差與美國相當,實際也是如此。
危機讓我們失去了很多,但不應失去思考;危機也顛覆了很多,但不應顛覆固有的價值。股市中為利益而忙碌的人們,在危機之后,是否有了停下來的愿望?畢竟,危機不是常態。對于我們古老的東方民族而言,應更能體會停止之后的“靜心”感覺。惟有“靜心”思考,我們才能知道真正的價值,才能擁有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