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成萬
以格力電器昨日23.50元股價計算,僅通過此次股權激勵方案,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副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的賬面收益均超4000萬元;另外有14名格力電器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賬面收益超100萬元;669名受激勵對象的賬面收益超10萬元。
正當興業銀行(601166)因為要下調高管薪酬而不得不推遲年報披露時間之際,卻曝出了具有國資背景的格力電器(000651)董事長朱江洪4000萬元的天價薪酬,成為了中國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冠軍的消息,而其總裁董明珠以3988萬元/年的薪酬位居亞軍。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企業高管降薪,甚至有的企業裁員的情況下,如此薪酬自然會引來市場的質疑之聲。
股權激勵方案是否合理
記者就格力電器高管“天價”薪酬一事致電該公司董事會秘書劉興浩,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這不是年薪,而是股權激勵收入。”
于是,記者追問道:“那么,公司高管的年薪又是多少?”
“董事長、總裁大概都是200多萬元吧!”劉興浩估計。
據悉,該公司曾經于2005年12月23日公布股改方案,公司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除支付股改對價外,還作出了特別承諾,將從所持股份中劃出2639萬股的股份,作為格力電器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
具體情況是,該公司股權激勵的人數多達1059人,其中獲得激勵最多的是公司董事長朱江洪和總經理董明珠,各持有226萬股,分別占到激勵股份總數的14.09%。剩下部分則由公司其他員工分享,持股數量超過10萬股(除朱江洪、董明珠外)共有7人,比如公司副總裁黃輝持有36萬股;持股數量在5萬股以上10萬股以下的共有13人;持股數量在1萬股以上5萬股以下的共有320人;最后還有717人,持股數量在2000股到9000股之間。
2006年7月,格力電器實施第一次股權激勵方案。此次激勵方案中,朱江洪和董明珠各自獲得150萬股激勵股份,兩人合計占激勵股份總數42.08%,該股份已于2007年3月26日解禁。隨后在2007年10月31日,格力電器實施第二次股權激勵方案,董事長朱江洪和總裁董明珠各自增加250萬股股份,持股成本為3.87元,兩人占激勵股份總數提高至46.76%。該部分股權已于2008年4月2日流通上市。現在是格力電器的管理層第三次行權。至此,股改中大股東承諾的股權激勵計劃已經全部完成。
后兩次激勵方案,由于格力電器在2006年7月、2008年7月兩次實施了每10股轉增5股的利潤分配方案,所以激勵的股權數量也作了相應調整。四年來,朱江洪與董明珠分別累計獲得激勵股權800多萬股。以昨日的收盤價23.50元/股計算,兩人身家分別達19億元。朱江洪成為A股市場新的薪酬之王。
“如果僅僅從表面上看,并無不妥之處,但仍然有兩個方面的質疑。”一位業內人士說,一個質疑是,雖然按照當時公司與高管人員之間關于股權激勵的約定,已經達到了高管行權的條件和要求,但這些條件和要求是否存在過低的問題。
另外一個質疑是,2005年股改時,公司控股股東珠海格力集團特別承諾,將從所持股份中劃出2639萬股的股份,作為格力電器管理層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而珠海格力集團屬于國有企業,從理論上講,它的資產屬于全民所有,那么,這種特別承諾是否合法?承諾的內容又是否合理?
業績指標和管理層能穩定多久
很顯然,格力電器高管們對股權激勵行權是因為完成了經營任務。公司預告的2008年業績為,未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凈利潤約19.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左右,基本每股收益約1.55元,比上年同期的1.58元下降了1.26%。
為何凈利潤增長了50%左右,而基本每股收益還下降了?原來是因為該公司在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兩次實施了每10股轉增5股的利潤分配方案,總股本相應增加了。
“其實,該公司并非所有的經營指標都漂亮。”成都某會計師事務所有關人士在看了該公司去年三季報后發表評論說,2008年1--9月每股凈資產5.43元,低于上年的6.74元以及當年第一季度的7.25元和第二季度的7.66元。2008年1--9月凈資產收益率為21.30%,也低于上年的22.56%的資產收益率。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8年以來房地產持續低迷,嚴重影響了家用空調銷售,預計2009年一季度格力空調銷量將同比下降。
“公司高管們完成了雙方約定的任務就可以行權,那么,反過來,如果一旦沒有完成雙方約定的任務又怎么辦?會否給予一定的處罰?”有業內人士說,只有獎懲分明,才是公平的,如果只有獎而沒有懲就是不公平的。
管理層能否穩定也是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問題。今年5月,朱江洪董事長任期將至,公司將在4月底啟動董事會換屆程序。股改之前,由于格力與大股東的“商標權之爭”,集團董事長三易其主。為了保證上市公司運營的穩定,根據此前的股改方案,大股東格力集團曾向上市公司做出三項承諾,其中之一就是在2006年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選舉中,將繼續支持朱江洪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但現在與三年前情況不同,如今的大股東格力集團經過三年轉讓股份和不斷減持,已經從三年前的絕對控股50.28%降至目前的22.58%,朱江洪能否連任仍存懸念。
“如果目前該公司的經營業績與管理團隊有比較大的關系,那么,管理團隊的變動會否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有知情人士發出了這樣的質疑。
是否有忽視公平之嫌疑
“只要能進入股權激勵名單的,收入都較為可觀。”一位知情人士說,在1059名格力電器股權激勵方案名單中,以所獲股權最低2000股,按昨天的收盤價23.50元/股計算,其賬面收益也達4.7萬元——這一數字要高于中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員工一年的工資收入。
以格力電器昨日23.50元股價計算,僅通過此次股權激勵方案,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副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的賬面收益均超4000萬元;另外有14名格力電器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賬面收益超100萬元;669名受激勵對象的賬面收益超10萬元。
“我們相信,根據目前的法規,格力董事長年收入超過4000萬元,而總裁約3988萬元,均是合法收入。即使這樣,人們仍要質疑,這合理嗎?社會的公平正義何在?”有投資者提出了這樣比較尖銳的質疑。
事實上,國資委2008年底已經出臺了關于加強央企股權激勵規范與監管的文件,明確設定國企高管股權收益原則上不得超過授予時薪酬總水平的40%。那么,按照該公司高管中董事長、總裁各200多萬元的薪酬總水平的40%,也不過300多萬元,頂多400萬元。按此計算,現在該公司董事長、總裁的薪酬額是上述水平的10倍了。諸如國泰君安人均百萬年薪以及華發股份董事長723萬年薪等,都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和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通過股權激勵而獲得的收入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
多年從事股權激勵研究的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培敏認為,過度的激勵會誘發“道德風險”,在華爾街金融高管的薪酬中,股權激勵占了很大比例,最終導致華爾街的危機。以倒掉的雷曼公司為例,其首席執行官里查·福爾德從1993年到2007年,共計獲得4.66億美元的收入,其中的股權收益部分占了整個收入的78%。
據悉,近日一份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旨在進一步規范所有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問題的政策文件已基本完成,估計日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門檻會提高。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