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成萬
當國元證券(000728)還未把定向增發融資完成時,6個月的有效期卻已經到期了,公司只好宣布原定向增發方案作廢。“要是在牛市時期,早就完成了再融資計劃,而且還可以使增發的股份賣個‘好價錢’,真是此一時,彼一時。”接受記者采訪的有關人士這樣感慨道。
現象:拿了“準生證”卻“難產”
國元證券董秘辦有關人士回憶說,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工作從開始提出方案到現在已經一年多時間了。2007年12月18日,公司提出了增發預案,將向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定向增發3億到5億股份,最終的募集資金將不超過180億元。
“開始確定的增發價格32.18元/股也不算高,每股作價是按不低于方案出臺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確定的。”這位人士稱,只是由于后來股市急劇下跌,公司于去年的4月28日將增發價格調整為19.88元/股,募資金額由原先的不超過180億元調整為不超過120億元。去年9月10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復,核準公司非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50000萬股。
就在國元證券拿到批文的當天即2008年9月10日,公司股價就跌到了17.04元,已低于增發底價19.88元;雖然此后公司股價在2008年10月初一度回升到了19.88元,但好景不長,后來一直往下走。“在此期間,公司也作出了許多努力,但無奈于股價一跌再跌,最低時跌到了今年1月份的10元多,比19.88元/股的增發價還低了4成多。”
這位人士說,公司一直寄希望于股市好轉后,使增發能夠成功進行,結果一等就到了今年的3月9日。而按照證監會關于上市公司增發的規定,其時效期為6個月,過期自動失效。“我們也一直在擔心這個事情,現在時間到了,沒辦法只得放棄。”
事實上,國元證券的遭遇只是眾多正在和或將實施增發的上市公司的一個縮影。包括長江證券(000783)、東北證券(000686)和太平洋(000686)均陸續公布了非公開發行預案,但由于市場持續低迷使發行一度陷于停滯。
“如果說,國元證券拿了‘準生證’卻‘難產’,那么,還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在增發上則是‘出師未捷身先卒’。公司的增發方案是于去年4月經董事會通過的,但由于市場變化得太快了,因此,這個方案就一直沒有提交給公司股東大會審議。”太平洋證券公司董事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可能對于增發價格進行一些調整,但具體調整到一個什么樣的價位現在還不清楚。
據Wind數據統計,從去年開始至今有237家公司曾公布過非公開發行預案,其中有66家公司由于受到去年金融危機、自然災害等影響,不得不停止實施其方案,或是未通過公司股東大會以及證監會的批準,不幸“夭折”。另有171家公司還保有非公開發行預案可能實施的預期。
原因:增發處于“兩難境地”
為何上市公司增發“高不成,低不就”?國元證券有關人士的解釋是,目前公司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增發價太低,達不到融資效果;而另一方面,增發價太高則可能發不出去。
以東北證券為例,看多者認為,東北證券不應降價以求投資者,其理由是,該公司去年前三季度每股基本收益0.59元,每股凈資產4.04元,但該公司給出的增發價為25.66元,雖然與二級市場上目前20元多的價格差距太大,但該公司經紀業務量大、股權倉位重,估值相對合理。增發價太低,達不到融資效果。
而看空者則認為,東北證券25.66元的增發價,這在牛市時可能會有人“買賬”,而在熊市時則會無人問津。同時,該公司還有近70%的限售股未解禁,減持壓力比較大。
“事實上,增發不出去的根本原因還在于公司的投資價值低下。”有業內人士說,市場對那些沒有業績可言,特別是連續虧損,資不抵債的上市公司也借增發“圈錢”更是不滿,如*ST廈華,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1.06元,2008年前三季度-0.88元;每股凈資產也是負數,2007年-0.310元,2008年前三季度 -1.18元。“以如此業績來招股增發,誰愿意當這‘冤大頭’?”
類似這樣的上市公司還有*ST泰格(000409)、*ST申龍(600401)、ST金瑞(600714)、ST新天(600084)和雖然沒有“披星戴帽”,但已經在去年前三季度發生了虧損的太平洋等。
愿意接招者沒有錢,而有錢的又不能接招,這也是上市公司增發“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因之一。國元證券有關人士坦言,由于保險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能參與券商增發,而其他機構手上的現金流充裕的則比較少,之前找到了一些有意向的,但他們近期在資金方面也面臨一些困難。
專家:投資價值是關鍵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黃祥斌認為,在2007年牛市環境中,逢增發必漲,而現在則是逢增發必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市場化的表現.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潮漲自有潮落時,上市公司增發是資本市場的功能,但應該反思,除了市場的因素外,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改進和完善?”
黃祥斌對此認為,首先是對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不予再融資?目前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也拋出再融資計劃,這值得反思。建議首先要搞清楚連續虧損的原因,管理層應該在對其增發上嚴格把關。
對上市公司增發用途也要進行嚴格審查,“之前有上市公司借牛市之機獲得大筆融資,但募集資金絕大部分并沒有投入到公司營運中,而是用于投資之用。”黃祥斌說。
黃祥斌建議,對于公開增發的價格應該更加市場化,而目前只是由于增發的上市公司和一些機構來決定價格,有點類似于IPO,把價格定得很高,讓中小投資者“買單”,這種現象應該改變。
“在目前股市低迷,增發融資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上市公司不妨考慮通過發行公司債券的方式來籌集資金。”黃祥斌說,當然,相對而言,發債的財務成本會比增發股票高一些。
黃祥斌同時認為,那些通過增發融資購買資產后,如果對公司的發展有很大推動、公司未來盈利水平可能大幅提高,其股價會大大超過增發最低價的上市公司,其投資機會還是值得關注的。
這些上市公司包括:金瑞科技、祁連山、浪莎股份、龍凈環保、國恒鐵路、京東方A、通葡股份、鄂爾多斯、華電能源、華菱鋼鐵、青島堿業、中兵光電、洞庭水殖、金宇集團、仁和藥業、金牛能源、三安光電、建峰化工、天壇生物、新農開發、凱樂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