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君咨詢認為,今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數量將會較去年減少;社會各界對于股權激勵的認識將會回歸理性;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將會成為股權激勵實踐的主要矛盾
□ 本報記者 閆立良
和君咨詢提供給《證券日報》的《中國股權激勵年度報告-2008》認為,2008年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其數量明顯劇增,但由于外部環境的影響,推出的計劃在當年就順利通過審批并已經實施的上市公司只有8家,僅占總量的13%。盡管如此,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的上市公司業績普遍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2008年是股權激勵的“井噴期”,大量的股權激勵方案在這一年中集中出現。據和君咨詢統計,2008年滬深兩市公布股權激勵方案的公司共60家(除股改中作出相關承諾的上市公司),占兩市上市公司總數的3.61%。公布的股權激勵方案數量創中國引進實施股權激勵以來年度公布方案數量新高,相當于2006年全年公布的方案數量的1.36倍,亦為2007年公布方案數量的4.61倍;在方案具體設計上,“民營企業、股票期權模式、定向增發方式”等特征仍然是主旋律,但是限制性股票的重受青睞也讓各界看到了市場變化對股權激勵產生的影響。
在2008年A股推出股權激勵計劃60家上市公司中,其中在當年就宣布終止股權激勵計劃的公司就有32家,占總量的54%,而推出的計劃在當年就順利通過審批并已經實施的上市公司只有8家,僅占總量的13%。
和君咨詢認為,導致過半的計劃終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許多上市公司的股價紛紛跌破股權激勵計劃的行權/授予價格,導致諸多公司不得已選擇撤銷或終止其股權激勵計劃;二是《股權激勵備忘錄》等相關法律法規頒發,導致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與新規不符,不得不收回已經公告的計劃,待重新修改后再尋找更何時的時機實施。
股權激勵的實施收到了兩方面的積極效果:一方面,股權激勵推動公司業績提升。和君咨詢在對所有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進行跟蹤分析后發現,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業績普遍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換言之,股權激勵對公司的業績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以房地產行業為例,行業平均攤薄每股收益為0.3276元,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的萬科為0.4733元,新湖創業為1.5188元,廣宇集團也達到了0.39元。醫藥行業這種現象也比較明顯。
另一方面,股權激勵幫助企業提升薪酬競爭力。盡管2008年股市的下跌影響了股權激勵的預期收益,但踩準時點的公司股權激勵收益依然可觀。在這個經濟冬天來臨之時,企業裁員、高管降薪成為眾多企業“保暖過冬”的手段。而前期實施了股權激勵的公司,無疑將憑借股權激勵,顯著提升薪酬競爭力,有效保持骨干隊伍的長期穩定性。比較突出的公司有蘇泊爾、用友軟件、中捷股份、華僑城、遼寧成大等。
展望2009年的股權激勵,和君咨詢認為會呈現三大特征:
第一,今年上市公司特別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數量將會較去年減少。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大背景下,以下兩個因素將會直接導致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數量的減少;業績水平的下降使得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無法滿足實施股權激勵的條件;輿論環境的緊張將會給中國股權激勵的實施帶來空前的壓力。
第二,社會各界對于股權激勵的認識將會回歸理性。去年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股票市場回歸理性,股權激勵政策的完善健全,股權激勵的收益也回歸理性,這必將引起企業界、資本界、輿論界對于股權激勵理性思考。因此,今年股權激勵的意義以及使命將會重新受到重視,更為健康的股權激勵輿論環境將會呈現,更為理性的股權激勵實踐必將呈現。
第三,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將會成為股權激勵實踐的主要矛盾。隨著股權激勵政策的成熟及充分普及,符合規范必將成為常態,股權激勵的實踐將會更為注重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