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軍
【編者按】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從去年11月以來的這輪反彈行情中,“中國創投第一股”魯信高新(600783.SH)以4.76倍(以最高價與最低價計算)的漲幅而當之無愧地位居深滬兩市第一“牛股”,并以此高姿態迎接當下議論得最熱烈的創業板的到來。
創業板一旦成行,將打響中國牛年股市創新的第一槍。隨后而來的則可能是融資融券、股指期貨以及發行制度的變革。
創新完善著中國證券市場的基礎設施,中國股市體系長期存在的斷層和短板將得到填補;創新改變著游戲規劃,導致更多元、更立體及更復雜的投資策略,沖擊著投資者舊有的投資理念及思維模式;創新不僅直接影響著市場運行,也將促使券商格局及投資者格局發生嬗變。
牛年的證券市場創新還包括產品創新,可交換債券(EB)、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滬深300ETF、行業ETF、債券ETF、海外市場的ETF、期貨投資基金都有可能出現,而券商直投業務及資產證券化也將有所進展。
在當下人們對市場行情還在恐慌、猶豫和徘徊的時候,我們似乎可以采用一種倒推法,將創新與行情進行某種聯系。即創新要得以順利推行,必須要有一個正常、穩定及有序的市場環境,市場點位及估值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是推出創新的最佳時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判斷2009年的股市走勢,我們似乎也不用太悲觀。
本專題將分制度創新及產品創新兩篇報道勾勒2009年中國證券市場的創新圖譜。
2009年的中國證券市場注定將是一個創新年。
今年1月,在作為證監會新一年工作風向標的2009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穩妥推進市場創新、深入推進發行制度改革、拓展多層次市場成為主題詞。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向記者透露,對于證券市場的創新,監管層其實早有規劃,其實施雖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擱置,但包括創業板、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在內的創新對于中國資本市場來說是遲早的事。
而隨著2009年中國證券市場的良好開局,創新進程將有望加速。
創業板或先行
近日,有關推出創業板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業內人士認為,在三大創新中,創業板或許是最先成行的。
2008年1月24日,證監會在其發布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中指出,將大力推進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建設,滿足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大力發展主板市場;繼續推進中小企業板建設;加快推動創業板建設;構建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建立適應不同層次市場的交易制度和轉板機制;完善登記、托管和結算體系。
2008年3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布。
“創業板的推出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某外資券商的高層對記者表示,首先,對于證券市場而言,在市場的層次性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對于經濟主體而言,這是國家支持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的一大利好政策,對于投資者而言,將有更好的投資產品可以選擇,對于券商而言,創業板的推出提高了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量,而且,還將促進券商投行業務的發展。
“現在推出創業板應該說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招商證券分析師杜長江認為,首先,中國正處在經濟從底部復蘇的過程之中,而高科技企業受經濟周期的影響一般較小,且成長性有保障,從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高科技企業容易引發一輪新的經濟周期。所以,創業板的推出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支持。
不過,創業板的推出一直沒有擺脫“沖擊主板論”的困擾。
“目前在二級市場上交易的資金不僅可能分流到創業板的二級市場,而且,可能分流到中小企業的PE投資中去。”杜長江認為,不過,“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一般規模較小,擴容不會對主板市場形成太大影響。”
但杜長江認為,創業板將推動估值體系的調整,這可能會是一個更深遠的影響,主要是主板市場中的無技術優勢小盤股的估值水平將下降,因為其顯得不再稀缺。
盈利模式變革
在創業板之后,融資融券及股指期貨也將陸續推出。
“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增加市場的流動性、活躍性以及證券市場的效率,并且,為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提供有效的風險防范工具。”趙錫軍認為。
“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金融工具將減少當資金充裕時股票的稀缺性溢價。在沒有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等金融工具的時候,投資者只能做多才會賺錢,當市場資金充裕的時候,定價過高在所難免;而當投資者可以通過融券賣出、賣出股指期貨等做空賺錢的時候,即使市場資金充裕,市場的價格也將更多地受內在價值的約束,較少出現泡沫。”杜長江認為。
同時,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的推出也將徹底改變中國證券市場的盈利模式。
杜長江認為,融資融券具有的做空機制主要是針對單只股票,而股指期貨具有的做空機制則主要是針對大盤指數,而推出股指期貨的重要意義則在于,投資者可根據對大盤走勢的準確判斷而實現盈利。
對于這兩項創新業務,券商也是翹首以待。
2006年、2007 年兩年國內資本市場的空前繁榮,使得以三大傳統業務為主的券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券商的傳統業務潛力在2007 年發揮到了極致,未來業務發展空間將更多依賴于創新業務的開展。
2008年9 月9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業務范圍審批暫行規定(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草案》規定了券商可以經營《證券法》、《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和證監會的規章、規范性文件未明確規定的業務(即創新業務),以及證券公司業務范圍變更的具體操作流程。
國信證券認為,《草案》的公布標志著未來創新業務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過去證監會的監管是要求證券公司“法無授權即禁止”,現在開始轉向“法無禁止即可為”。
而且,未來創新業務的發展和推廣路徑為:證監會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評審,并批準若干證券公司先行試點;根據試點情況,或決定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在制定相關業務規則后正常推開,或停止批準新的申請。
但是,風險的防范不能忽視。
“對于投資者來說,這與投資者的投資能力與投資理念有關系。對于監管機構來說,因為金融產品間的關聯性,因此,需要有統一的監管模式。比如,2007年和2008年,銀行發了很多理財產品,應該說,股市泡沫的出現與此有一定的關聯,但是,這一塊卻被監管層所忽視,因此,對于創新產品的監管需要有全局觀,需要監管層之間的有效協調。”某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
一步競價縮小一二級市場價差
然而,相比上述三大創新,發行制度的市場改革或許是更為基礎和急迫。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認為,我國股票發行制度從資本市場建立之初的審批制到核準制,朝著市場化的方向進行了各種改進,但與成熟市場的注冊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發行審核制度仍須進一步深化改革。
“從長遠來看,注冊制將是中國證券發行制度的發展方向。但是,采用核準制還是注冊制,與經濟體的發展程度、投行的整體素質以及證券市場的成熟程度有關,在目前中國的發展階段,核準制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上述外資券商高層認為。
同時,新股發行中詢價環節開始得到重點關注。
2月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對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36家詢價對象采取自律處理措施的消息掛上了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網站。上述36家詢價對象在2008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詢價工作中均出現報價高于發行價格卻未申購的情況。
“股托”一說頓時風行中國證券市場。而這種發行方式也被詬病為“高PE 發行向二級市場輸送泡沫”。
上述外資券商高層表示,“從我們知道的海外情況來看,詢價機構往往更傾向于在報價的時候將價格報得更低一些,這樣,他們在二級市場上才能拿到價差。”
該高層認為,未來發行制度的改革方向很明確,那就是與國外發達國家一樣,實行一步競價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縮小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
“在國外發達國家,股票發行的過程是由投資銀行給出發行價的價格區間,這個價格區間考驗的是投資銀行的定價能力,如果定價不準確,就有可能導致沒有定單而發行失敗,或者投資銀行只能向下修正發行價格。接下來,是各個投資者之間在這個發行區間的競價,出價低的投資者有可能拿不到股票,這種一步競價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地縮小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
對于在發行過程中如何平衡利益分配,市場也有廣泛的討論。有分析人士認為,新股發行中要加大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目前的發行方式有利于機構,而不利于中小投資者,可考慮將兩類投資者分開進行認購,同時實行實名制,極端一點的可仿效香港對散戶實行每個賬號1000股的做法。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