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陽丹
國家能源局負責人在2月3日的能源會議上表示,今年國家對電力的總投資將達5800億元;而中電聯在2月4日的全國電力供需與經濟運行形勢發布會上將上述投資預期提高到6500億元左右。
不管是5800億元還是6500億元,在當前電力已經過剩的情況下,電力投資有增無減,新增的發電能力將如何消化?這是否會令電力市場供求關系進一步惡化?
根據中電聯提供的數據,2008年全國電力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為5763億元,則2009年高達6500億元的投資將在2008年投資的基礎上再增加12.8%,遠高于2008年1.52%的增長速度。歷史數據顯示,2003至2007年,我國裝機容量增長速度分別達到9.77%、13.02%、16.91%、20.27%、14.4%。從2004年到2007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以每年大約1億千瓦的增量從4億千瓦級增長到7億千瓦級。
在我國宏觀經濟同樣高速增長的背景下,發電能力的快速膨脹不僅沒有過剩的苗頭,甚至在特定時期還出現電力緊張的態勢。但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電力需求快速下滑,全年發電量增速比2007年回落10.32個百分點。
由于發電量增速逐月放緩,在新增裝機規模仍然較大情況下,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下降幅度較大。中電聯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平均設備利用小時數為4677小時,同比降低337小時。其中,火電4911小時,同比降低427小時。各省設備利用小時普遍下降。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此前也不無憂慮地表示,“在當前情況下,能否還像過去幾年那樣大上電力項目,每年保持1億千瓦的裝機增長規模,這值得認真思考。實際上,我認為不能這樣!
面對電力過剩,2009年投向電力行業的巨資到底應該怎樣分配,顯得尤為關鍵。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學專家林伯強表示,首先應當考慮電網投資。電網投資不受電力過剩的影響,我國電網發展一直滯后于電源建設,二者的不匹配使得我國電力輸送面臨很大的安全問題,而當前電源投資放緩,正好為電網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則認為,當前國家鼓勵發展清潔能源發電,今后將重點建設核電、風電基地,以及開發西南地區的水電。今后投資重點將不再集中于火電。而這些清潔電源的建設周期較長,當前的投資并不面向未來一兩年,而是為今后較長時期的電力需求做準備,因而不必擔心短期內發電能力進一步過剩。
在中電聯秘書長王永干看來,電力發展關系到國計民生,必須遵循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規律,同時又要遵循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發展的根本目標是不斷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用電的強勁需求。
事實上,電力系統是一個聯系密切、快速反應的龐大系統,供給與需求必須瞬時平衡,電力建設需要一定的較長周期,電網安全運行要有一定的備用。王永干認為,要確保電力工業與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就需要電力發展必須適度超前于經濟發展。此外,要實現電力結構調整,實施“上大壓小”政策,也需要一定的電力富裕量存在。
由此看來,在電力過剩時期,持續增長的電力投資并非“洪水猛獸”,關鍵在于投資的結構要適應當前電力行業發展的需要。中電聯預計2009年全年電源投資將在3000億元左右,其中,水電、核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投資比例特別是核電投資比例將繼續提高;而電網投資規模繼續擴大,達到3500億元左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