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一凡
唱戲的決定粉墨登場了,看戲的卻竟放不下心理包袱了。
創業版將引發怎樣的資本市場表現?人們的心態矛盾。
既然誰也沒見過中國創業板市場,何必一定要先下“好”或是“不好”的定論呢?
回顧2008年不難發現,證券市場計劃中的多個創新與改革,均未能在這一年的下跌中實現,號稱“十年磨一劍”的創業板就是其中之一。券商和投資者們原本以為擴容壓力會讓監管者繼續諱言推出,但是眼下較為“樂觀”的市場表現,似乎給了監管者一個改革創新的時機。
短期火爆,那長期呢?
門檻設定和如何監管,始終是困擾創業板多年的問題。盡管最新的市場傳言稱,《創業板管理暫行辦法》最早3月就能推出,但投資者們并不指望上市門檻能提高。既然主板市場上的種種侵犯股東利益的違規操作尚未得到更嚴格的監管,那誰也不能斷言創業板會得到比主板更有效的約束。
“創業板門檻比較低,企業可能會比較容易上市,而且在初期可能會相當火爆”,眼看著連主板和中小板都在利好消息下節節攀升,券商們對承銷中小企業的股票很有信心,但心里還是覺得長期來看自己傭金收入不一定會增加。
“無非是把中小板擴大一點,成長性定位得高一些,都一樣要面對市場擴容的嚴峻壓力。”廣發證券一位分析人士無奈地說。即使這對整體經濟、中小企業、投資人來說本質上絕對是利好消息,但對市場的影響沒人知道:多了一個渠道就是分流了一部分資金。從這點來看,推出創業板與重啟IPO本質上沒有太大區別。
券商的收入主要來源是傭金,但創業板推出后傭金的增減又到底要怎么樣衡量呢?愿意投資市場的資金是穩定的,這意味著即使市場擴容了,也不一定有更多的投資人愿意交易,就像擔心再啟動IPO,可能會沒有市場資金一樣。會不會因為市場普遍的悲觀,而傭金收入降低呢?創業板新增的收入機會,能不能補償市場擴容帶來的損失呢,這個誰也說不清楚。
一些分析師也開始擔心市場越來越“反應過度”的傾向, 2008年一些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都在創業板相關消息的刺激下股價步步走高,很難說不是“熱炒的結果”;雖然沒有人見過中國的創業板市場,但面對一個不是很健全的主板市場,很難想象出一個成功的創業板市場是何種模樣。
是誰非得上創業板融資?
如果創業板能達到像納斯達克這樣的程度,當然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但一些券商私底下懷疑這些排隊的中小企業里,有幾家有著當年雅虎、eBay那樣的創造能力,有多少能與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一樣,成長為行業創新的領頭羊。
“如果企業本身就有成長潛力,或許它早就已經被風投看中了,既然風投可以給它資金,那還來找券商干什么呢?”這是很多券商沒想明白的問題。
根據清科集團對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的年度研究報告,2008年可投資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內地地區)的新募資金總量達到了684.64億美元。其中風險投資共發生607筆,相應已披露的投資金額共計42.10億美元,分別較2007年增加38%和29.7%。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