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靜穎
創業板即將推出,這樣的聲音,讓許多長時間蓄力的中小企業看到了沖破黎明前黑暗的可能。
在去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對創業板的發行門檻做出了兩套標準規定:要求發行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兩套準入標準,只要符合其一便可。
于是,在上述指揮棒的引導下,催生了一大批的“準產兒”。
據中關村海淀園區管委會2008年底的統計,中國的中小企業中,基本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有1200多家,已經改制和完成輔導期的企業達500多家。其中,不少企業已經成為安信、國信、廣發等券商新拓展的客戶資源。據了解,在這500家完成改制、輔導的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85%以上,其中主營業務利潤在500萬元~5000萬元的占73%。
深圳高新區創投廣場的具體負責人康少程表示,該創投廣場目前聚集了高科技企業、擔保公司、風投、券商等機構,已完善了從企業成立之初到股改上市之間包含的借貸、擔保、風投到上市交易在內的一系列金融產業鏈。
據他介紹,目前,創投廣場內的廣發證券、國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等券商正在積極尋求良好的創業板上市資源。同時,符合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則正在積極地等待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細則的正式出臺。
與其有著同樣期盼的廣東某家擬在創業板上市的高科技企業董秘告訴記者:“我們仍然在按照原來的計劃執行,目前已進入上市輔導期,并在積極準備上市材料,爭取在4~5月申請上市輔導驗收。”據他估計,上市的融資額將在2億元左右。
但在經歷了一波強烈的金融危機后,之前符合條件的企業是否還能繼續堅挺,上述高科技企業的董秘表示,雖然大環境不利,但他們2008年的收入仍然較上一年翻一番。
“估計第一批的名額有限,但即便我們擠不上第一批也沒關系。按計劃我們想在下半年上市。”上述人士表示。
然而,覬覦創業板的顯然不僅僅是上述這些,轉投創業板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一家原本打算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貿易公司對記者表示,目前主板市場以及中小板市場的IPO何時開閘仍遙遙無期,他們正在考慮是否要轉到創業板。
同樣,據一家已在中小板過會的企業透露,目前在與一些同行企業的接觸中發現,有部分還未上報材料,之前擬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在當前的形勢下更多地把目光轉移到了創業板上。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