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刮起的金融風暴不僅僅讓昔日那些動輒上千萬美元年薪的投資銀行高管們從天堂落入了地獄,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效應也讓金融服務業最為發達的西方國家很是受傷。近日,一向在全球金融業自詡為監管最為嚴格的瑞銀發布公告稱瑞士銀行所持中國銀行股份限售期已于2008年12月31日結束,并已通過配售方式向15家機構投資者出售全部所持中國銀行H股,共計33.78億股,約占中行總股本的1.33%。據此,瑞士銀行套現8.08億美元,盡管其每股售價較中國銀行H股2.12港元的股價還低12%。
在中國銀行H股的價位處于歷史低位之際,瑞士銀行此番的悉數拋售,魄力之大估計是其資金流動性極為緊張所致。據中國銀行2006年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募股說明書顯示,瑞士銀行2005年以4.916億美元收購了上述股份。此番拋售使得瑞士銀行獲得了3億美元的賬面投資收益,對于緩解瑞士銀行目前面臨的資金緊缺局面貢獻頗大。瑞士銀行之所以在限售期剛剛解禁便在現價不顧一切地拋售中國銀行股權,并非是不看好中國銀行的發展前景,否則當初它們是不會購買中國銀行股權的。瑞士銀行自身急需銀子可能是此次忍痛拋售的重要因素,而導致瑞士銀行這一資金困境的元兇自然而然非華爾街莫屬。不僅如此,不久前,瑞士銀行還接受了瑞士政府的金融援助方案,通過該項援助,瑞士銀行可將手中至多600億美元失去流動性的資產轉入一家由瑞士央行管理的基金。這一連串發生的事件表明,瑞士銀行受到華爾街金融風暴的拖累,其資金流動性出了大問題,不得已通過壯士斷腕的劇烈手段尋求自保,對于收回投資更是急不可待。而中國銀行股權作為瑞士銀行手中持有的為數不多的優質資產,也就成了率先回收投資的首選。
作為中國銀行業邁向國際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一步,中行、工行、建行、交行相繼通過在香港發行H股的方法步入國際金融市場。雖然這些中國業績最為優質的銀行在發行H股時股價不高,但對國內銀行業充實資本準備金率的貢獻著實不小。尤其是在現在全球金融業因為華爾街風暴的原因處于風聲鶴唳之際,中國幾大銀行的利潤卻已經擠進了全球銀行業的前10名。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瑞士銀行的此番拋售中行股份可以說得上是拋到了地板上。其實,想拋售中國銀行股份的不僅僅是瑞士銀行。1月7日,美國銀行也以股份配售方式售出56億股建行H股股份,每股固定價格3.92港元,出售價值逾28億美元,美銀因此而獲利逾10億美元。由此看來,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侵襲之下,出售中國銀行業的股份成了這些歐美銀行尋求自保的最佳途徑,中國銀行業無意之中成了幫助歐美銀行走出經營困境的最佳幫手。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