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6-9個月,還會有2-3次降息,至少還需要調低存貸款利率54個基點,存款準備金500個基點
理財周報編輯整理
核心觀點:
宏觀經濟2009年二季度見底
在外部經濟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下,我國宏觀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對沖部分經濟下行風險,宏觀經濟預期2009年二季度才會形成真正底部,季度GDP增長預計會降到8.3%,甚至更低,但全年依然會維持8.9%的增幅。
降息預期:2-3次
未來6-9個月,還會有2-3次降息,至少還需要調低存貸款利率54個基點,存款準備金500個基點,使存貸利率回到2002年的水平,存款準備金率在10%左右,如此才能對沖接踵而至的不利經濟情況,因此債券市場繼續存在投資機會。
貨幣供應:顯著改善
受政策影響,明年國內貨幣供應會好于今年。2009年貨幣和準貨幣(M2)供應將達53.5萬億,同比增長15.74%(2008年基數預測為46.25萬億),貨幣(M1)供應量為18.73萬億,同比增長12.5%(2008年基數為16.65萬億),流通中的現金(M0)為37855億元(2008年基數預測為33500億元),同比增長13%。
適度寬松的貨幣環境,會給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提供良好的流動性。我國資本市場中上證指數和M1一直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因此M1的較快增長,也會為資本市場的上揚提供依據。
股市:投資價值凸顯
經過市場的持續12個月的下行,A股出現了若干長期投資價值合理甚至被低估的投資品種。如股息率比較高的績優藍籌,高成長的中小科技企業,長期增長的我國品牌消費企業等。
受監管部門30%的平均分紅率政策的影響,我國資本市場將首次進入股息率為投資回報的價值投資期;2009年市場利潤總額預期達11500億元,按照15-18倍PE計算,市值預期達17-20萬億,存在28%-50%的空間。
業績影響:春季年報行情悲觀
2008年全年業績同比增幅將會進一步放緩至持平狀態。而2009年一季報和半年報的上市公司業績甚至會出現下降。原因在于200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業績較好,導致2009年的對比基數過高,同時振興經濟的措施在2009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上還難以對所有上市公司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2009年1至4月份的年報行情預期悲觀難以避免。
1664.93點的底部有效期:8個月
從1992年以來A股十二個底部形成前后的日均成交金額看,除去4個處于牛市之中的底部前后的日均成交金額對比不明顯外,其余8個處于熊市之中的底部的日均成交金額差異都很大,形成底部后的二十個交易日的日均成交金額一般是之前的1.5倍,最高接近10倍。
而2008年10月28日的底部形成后的數據與形成前的相比,約為1.7倍,接近2倍的水平,具備底部特征,預計至少在2009年上半年不會回到此位置。
2009年大盤頂部:2700點附近
歷史數據統計顯示,在有效底部確立后,隨后的上升波段累計升幅60%多居多。假設1664點附近的政策底能夠成為關鍵性重要底部,在后勢的回升階段就需要日均成交金額放大至800億元以上,若達到這一要求可被視為2009年上半年的重要支撐位。按照60%的幅度計算,上升目標位為2664點,約2700點附近,預計為2009年的高點。
確立大盤反轉所需具備的條件
(1)日均成交需持續有效放大
歷史上連續三個月成交處于低迷狀態,后勢出現時間長、空間大的升勢概率極大。如2003年的8月、9月、10月維持低迷交投,11月中旬開始一波強勁升勢。2008年8月份、9月份、10月份的日均成交金額連續三個月處于600億元以下,隨后大盤迎來一波上漲,成交量也顯著放大。
(2)融資額保持低水平,機構趨樂觀
2008年9月份單月融資額創下12多億元的低迷水平,為2006年6月恢復首發融資以來的單月融資額最低值。
但11月份開灤股份和東方電氣的增發受到了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踴躍認購,沒有了之前的承銷商包銷現象,預示機構資金對后勢態度趨于樂觀,而融資額依然保持在低水平。
(3)月新增開戶數:超過200萬就是牛市
投資者新增開戶數已經連續5個月處于100萬戶以下的低迷水平。2008年11月份投資者新增開戶數出現增加,創下6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不過仍未上至100萬戶以上。
2009年月新增開戶數需上升至200萬戶以上的水平,才可確定市場轉為牛市。
資產選擇:不要拘泥于股票
在資產選擇上,一季度建議以債券和債券基金為主,股票和股票基金為輔,二者配置比為6∶4,在減息周期結束前減持債券和債券基金;二季度以現金和股票為主,二者配比為6∶4,股票資產配置以金融、積極投資性行業為主,逢低吸納科技股;三季度開始建議加大股票投資,充分享受中國和全球經濟復蘇的投資機遇,并進行中長期投資,迎接下一輪牛市的到來。
行業配置:2009年上半年關注國內經濟刺激政策帶來的投資機會,資產配置以債券和政策刺激性行業如鐵路、建筑、醫藥與消費類股票為主;下半年增加金融、地產和資源性股票,全年關注以新能源、新材料、通訊、生物技術為代表的科技股的投資機會。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