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專戶理財在2008年經歷了一段不尋常的道路。從喧囂、沉寂到現在的低調神秘,基金專戶理財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低調無法阻止人們的好奇心。偶爾傳出的專戶運作成績單,讓人可以一窺其面紗。與當初啟動時的高預期相比,如今的專戶理財顯然不能令所有參與方滿意。
⊙本報記者 安仲文
基金專戶急速降溫
與基金QDII有幾分相似,基金專戶理財也曾熱鬧一時。2008年1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即專戶理財業務)試點辦法》開始施行。基金公司由此掀開申報專戶資格的熱潮。
隨后,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等首批9家基金公司在2月14日獲批開展專戶理財資格,9月份,中銀國際基金公司成為今年最后一家獲得專戶理財資格的公司,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0家的基金公司獲得專戶理財資格。
起初,投資者對基金公司的這一新穎的理財產品抱有濃厚興趣,首批獲得專戶資格的基金公司專戶部門經常要面對一批批不請自來的訪客,受寵若驚之余,基金公司加大了對專戶理財部門的投入,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等基金公司紛紛將旗下明星基金經理調整到專戶理財崗位。專戶理財一時間成為基金公司倚重的新興業務。
但市場接踵而至的大幅度調整,讓投資者的入市信心打了折扣,后續獲得資格的基金公司開始感受到了市場的陣陣“冷風”。隨后,專戶理財資格申請熱度降溫。
首先,專戶理財降溫的直接原因是,股市大幅度調整導致投資者對入市越來越謹慎。“股市跌的這么兇,很多投資者談專戶理財首要問題便是資金的安全性。”國內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專戶理財總監向《上海證券報》稱,此前有基金專戶客戶談妥了意向合同,但股市跌幅加深后,不少意向客戶立即打起了“退堂鼓”,專戶理財業務越來越難以推介。
另外,基金投資者在弱市中把有限的資金投給明星基金經理或者明星基金公司,專戶理財的大多數市場份額也為少數幾個基金公司所擁有而多數基金公司的專戶理財業務尚未有實質性運作。
“就現在環境看,基金專戶先求立足,再求實質性運作。”一位大型基金公司高管日前表示,基金專戶理財的部門已經設置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截至目前,公司的專戶理財部門還沒有談妥一單合同。
其次,當中銀國際基金公司在9月份獲得這一資格后,截至目前已有三個多月沒有新的基金公司加入到專戶理財的陣營。一些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長達三個月的“斷檔”顯示了專戶理財業務對基金公司吸引力的下降,一些基金公司不急于在熊市環境中立即取得這一資格,而是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對待對專戶理財。
再次,“降溫”表現為基金公司的人員變動上。中海基金今年10月中旬在其新基金——中海藍籌靈活配置的招募書中透露,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由中海基金專戶資產管理部副總監、專戶投資經理楊大力擔任。幾乎在同一時間,鵬華基金也公告稱,決定由專戶投資總監冀洪濤擔任普惠基金基金經理、公司研究部總經理。專戶理財的明星基金經理向公募基金回流反映了專戶理財冷熱轉換。
喧囂一時的基金專戶理財陷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投資收益舒緩外界懷疑
正是因為市場寒流導致的專戶推介難,基金公司對專戶理財越來越保持低調。但當各類基金紛紛遭受重創之際,外界還是紛紛質疑基金專戶理財是否能抵抗住市場調整。
事實上,作為繼QDII之后的基金新產品,基金專戶理財雖然在2008年市場中同樣遭受市場寒流,但是在抗跌能力方面,基金專戶理財卻充滿自信。與公募基金凈值普遍跌幅達到50%的慘淡狀況相比,基金專戶理財投資運作情況要好很多。
國投瑞銀基金公司是首家公開其專戶理財產品獲得正收益的基金公司。國投瑞銀基金公司表示,該公司的首單專戶運作穩健,收益可觀,委托人已經加大投資,增資額度達到5000萬元。盡管國投瑞銀未公開具體收益數據,但投資方增資5000萬的巨額數據表明了投資方對該專戶理財投資收益有著較高的滿意度。
除了基金公司主動公開“業績滿意度”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從側面透露了一些基金專戶產品的收益情況。招商地產的增發配售結果顯示,嘉實基金旗下基金專戶理財參與了招商地產的網下配售。“嘉實基金—中行—王思勉投資組合”和“嘉實基金—中行—立信組合一”兩只專戶產品均認購50萬股,投資資金為660萬元。招商地產12月1日復牌當天,收盤報于13.93元,全日大漲5.53%,招商地產隨后幾日連續暴漲,五個交易日內漲幅達17.12%。這意味著參與增發的嘉實基金旗下專戶理財產品在短短一周內就從招商地產上獲得了17.12%的浮盈。
耀皮玻璃三季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耀皮玻璃的兩項基金專戶理財產品——易方達基金專戶和交銀施羅德基金專戶的表現都不錯,其中前者僅微跌0.86%,后者則實現了2.94%的增值。三季報顯示,易方達基金專戶的初始投資額為2億元,委托期限自2008年5月23日至2009年5月22日;交銀施羅德基金專戶的初始投資金額為1億元,委托期限自2008年5月29日至2009年5月28日,投資方向均為股票和債券。
當基金專戶理財投資情況曝光后,外界此前對于基金專戶理財運作能力的擔心情緒得到了緩和,差強人意的投資業績也為這項新興基金業務找到了辯護詞,不過,這些僅僅是個開始,基金專戶理財要完全消除外界疑慮,還需他們在股票投資領域做出更多的正收益。
低迷現狀短期難以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專戶似乎沒能給基金公司帶來太多實質性的好處。
首先是收益面臨窘境。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專戶都是偏債型的專戶理財產品,事實上,今年不少成立的公募債券型新基金同樣取得不錯的成績,今年成立的債券型基金有不少取得了5%左右的投資收益。在基金公司最為重視的股票投資領域,基金專戶理財的表現遠勝公募基金,不過,偏股型基金專戶理財僅是戰勝公募,而不能取得正收益,這對基金公司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數據統計顯示,基金公司2007年全年管理費收入為282.81億元,而僅僅是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就已獲取了多達190.13億元管理費,是去年的67.23%。因此,盡管公募基金凈值虧損極大,表現更是遜色于基金專戶理財,但在最終收入方面,公募基金仍將給基金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
但這樣的好事今年不會發生在基金專戶理財身上。首先,基金專戶理財由于規模小、費率低,其管理費收入較同類型公募基金幾乎可以省略。其次,基金專戶理財看重超額收益提成,即一個委托期內基金公司可以獲得不高于委托投資期間凈收益20%的業績報酬,但前提是必須有絕對收益。
因此,外界猜想,如果在一個委托期結束后,專戶理財仍然沒有取得正收益,僅僅依靠微薄的管理費收入,基金公司在專戶理財業務上的投入將得不償失,更為重要的是,當委托期結束后,究竟會有多少資產虧損的客戶愿意繼續履行專戶理財的合同?
其次是后續隊伍斷檔。
基金專戶面臨的另一個窘迫現狀是后續基金公司不足。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基金業資產管理規模繼續縮水,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可能短期內無法獲得基金專戶資格。由于申請專戶理財資格的條件是基金管理公司凈資產不低于2億元,在最近一個季度末資產管理規模不低于2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匯資產,因此,當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大幅度縮水后,一些基金公司可能將不具備申請條件。據天相統計數據,總體看,三季末公司資產規模平均為308億元,規模低于30億元的基金公司就有5家。
而截至目前,全國共有30余家基金公司獲得專戶理財資格,此類基金公司資產規模均在200億以上。因此,第四季度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可能較三季度繼續萎縮,因此,余下未獲得專戶資格的基金公司中,有資格申請專戶理財的家數可能還要減少。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