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月曉
12月13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創造適度寬松的貨幣信貸環境,以高于GDP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約3至4個百分點的增長幅度作為2009年貨幣供應總量目標,爭取全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7%左右。
中國第一次明確表示了與GDP掛鉤的貨幣供應增長目標,意味著貨幣主義固定貨幣增長的政策主張在中國首次得到公開確認,“適度寬松”的政策主張第一次得到清晰闡述,貨幣當局的自信力可見一般。這亦有助于我國貨幣政策公信力的提高。
一、貨幣政策的取舍:通脹和增長的恰當均衡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正)》第三條規定,“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可見,中國法律規定了貨幣政策的雙重目標:幣值穩定和經濟增長。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幣值穩定就是保持價格穩定(防止價格進一步下降造成通貨緊縮,同時防止價格反彈重新形成通貨膨脹壓力),以及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保證經濟發展,就是要防止宏觀經濟過分下滑。既要保持價格穩定,又要保證經濟增長,就是要在認可價格上漲有一定客觀要求前提下,合理確定維持經濟增長所需的貨幣量,保證經濟發展需要貨幣量的穩定增長。簡言之,就是要控制貨幣量的均衡增長。
二、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雙重目標要求貨幣增長適量
在資源限制和生態承受能力限制約束下,出于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當前的經濟增長模式必須轉變,經濟增長必須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中國當前經濟運行面臨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度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雙重任務。調整結構是走新型發展道路的要求。結構調整要求淘汰落后產能,關停并轉和限制部分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張。如何在保證速度和就業的同時,優化結構,是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中國面臨的一對矛盾。金融危機造成的需求緊縮狀況不僅造成了我國經濟增速的放緩,還影響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正常進行,為兼顧就業問題和對宏觀經濟運行造成大的沖擊,我國有被迫放緩結構調整的可能。
保增長要求貨幣當局放松貨幣供應。出于落實規模宏大的投資計劃的需要,放松貨幣供應以保證投資落實成為貨幣政策的必然選擇。面對上升的通貨緊縮風險,放松貨幣供應也有著現實的迫切需要。貨幣增長顯然有助于需求增加和經濟增長,但如果增長速度過快,需求恢復過分強勁,落后企業繼續增長的空間余地就會增加,限制落后產能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為限制總需求的過快增長,貨幣供應增長就只能是適度放松。
(作者系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