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產品中心統計,10月份共發行銀行理財產品517款,月環比下降近11%,但考慮到國慶長假的影響,雖然產品絕對數量明顯下降,但日歷日平均量不降反增,平均日增3款產品,這表明理財產品市場并未出現所謂的“拐點”。
具體來看,普通類產品發行495款,占該月產品總量的96%,月環比下降8%;結構類產品發行22款,占該月產品總量的4%,月環比下降50%。10月份共有358款產品到期,月同比增長近20%,該月所有到期產品均期限明確,平均委托期限為0.3年,到期年收益平均值為4.6%,期限和收益較上月均略有下降。
普通類產品的平均委托期限為4.3個月,比上月(5.1個月)略有縮短,銀行提供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比上月(4.68%)下降近60基點,略高于下調后的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結構類理財產品的數量大幅減少。從資產分布來看,該月僅發行股票、利率和匯率類理財產品。從銀行分布來看,結構類理財產品全由外資銀行發行,中資銀行未發結構類產品。從期限分布來看,該月結構類產品的平均委托期限為0.97年。從行業分布來看,股票類產品的行業分布集中在亞太區股票市場,尤其是香港股票市場,利率類產品大都掛鉤3個月美元Libor。
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加深和國內利率不斷調整的雙重壓力下,理財產品市場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具體表現有:普通類人民幣產品數量占比明顯下降,預期收益不斷降低;結構類產品數量明顯萎縮,緣于境外衍生品市場的崩盤和產品自身負面消息的不斷披露,但股票類產品發行量有所回升且創新不斷;外資銀行、一年期以上和澳元產品的到期收益較高,人民幣產品到期收益較低,原因之一在于央行調整利率而導致的產品提前終止;產品公開信息的透明度問題依然存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