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 清
讀了周洛華先生的《套期保值套走了進取心和創造力》一文,非常吃驚,文中所講的套期保值業務和我所了解的套期保值的理論和實踐格格不入,覺得有必要與作者和讀者溝通一下。
“一個投資人如果購買一份套期保值的合約來防范風險,其結果是這份合約可能會吞噬其投資收益。而對于那些企業來說,套期保值不僅會吞噬應由股東享受的利潤,還會給管理層一個負面激勵。 ”
套期保值是企業管理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風險的一種手段,它的核心內容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時,通過期貨的套期保值業務來鎖定加工利潤和生產利潤,使之不受原材料和產成品價格變動的影響,在商品或金融產品價格大幅波動時也能夠正常運營,獲得主業應該獲得的利潤,而不是去賭運氣,靠正常生產經營所取得的利潤之外的運氣來發財。
從理論內涵和具體實踐看,怎么也想不出套期保值業務為什么能夠吞噬本應有股東享受的利潤?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套期保值業務不是在鎖定生產經營利潤或加工利潤,而是每一筆都鎖定虧損。我這十幾年來帶出了幾十名研究生,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生產商、貿易商那里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我做了電話調查,還沒有人傻到這個份上,天天運用套期保值業務為其公司鎖定虧損。期貨業內的許多人士都紛紛給我打電話,說看不懂周先生的文章,認為周文的結論似乎和實踐不相符。
周先生接著說:“具體來看,一個企業采購的原材料可能有價格漲跌,如果進行套期保值鎖定原材料價格和數量的話,那我們就會發現,企業對于挖掘潛力進行重大技術改造的動機下降。”
這一結論同樣十分令人費解,企業的套期保值業務屬于風險管理的內容,和挖潛技術改造沒有相關關系,并不是說企業有了風險管理就不需要挖掘潛力,技術改造,這兩者不是有你無我的關系,我想這個道理應該是不言自明的。
“與此相反,那些不從事套期保值的公司,雖然看似危險,其實波動的上下游價格反而能夠促進公司提升管理,節約原材料,改進技術,這才是我們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根本動機。一個公司一旦全面執行套期保值之后,就沒有了正誤差項(業績驚喜),只剩下了負誤差項(意外損失),這樣我們就只能做空這只股票了。”
從這段話來看,似乎不進行套期保值的企業反而沒有風險,反而更具有改進經營管理的動力,這樣的結論實在與客觀現實不相符。企業沒有風險管理是相當危險的,例如2004年大豆價格的較大幅度起落,使我國內資的油脂加工企業幾乎全軍覆沒,而中外合資的企業每一筆大豆進口都同時在套期保值,因此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和較高的利潤。經過這次全行業的風險教育,我國的油脂行業都學會了通過套期保值業務來管理價格風險,因而安然度過了2007年至2008年的大豆價格創歷史紀錄的巨大波動期。我國的有色行業、棉花產業和白糖產業,因為有了套期保值的經驗,在國際價格劇烈波動的時候能夠安然無恙。
周文接著說了一段很重要的話:“從歷史的數據來看,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從事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其最終結果往往是痛苦的損失。只有拋開了套期保值,才能鍛煉隊伍,才能激勵和約束管理層,才能培養出更好的競爭力。鼓勵自主創新,用科學技術提升新的生產力,而不是用復雜的金融合約維持現有的生產水平,這才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方向。”
不知周先生的數據是從何而來,結論是不是從深南電和中信泰富的案例得來的。我所了解的中國和美國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美國的世界五百強的上市公司都是日常進行套期保值業務的,中國的上市公司中不少也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他們的業績優于同行業的其他公司,為什么說最終結果是痛苦的損失呢?深南電和中信泰富案例的詳情,我知道得很少,但是我敢斷定他們做的絕不是套期保值。
為了慎重起見,我將周文推薦給了幾位上市公司高管,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們的許多看法與我本文中的觀點是一致的,所以寫出本文,向周先生討教,也希望大家都能來討論。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