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多盈投資 余凱
受隔夜歐美股市全面下跌的影響,周三滬深A股市場雙雙低開,但在逢低買盤的推動下,股指頑強收紅。雖然之后受港股跳水的拖累出現了小幅回調,但午后股指節節走高,尾市更是放量拉升,使A股市場再次擺脫了周邊市場下跌的陰影。盤中看,水泥、工程機械、建筑施工、新能源等受益于擴大內需的板塊繼續領漲,其他個股表現也相當活躍。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金重倉股又開始出現系統性的集體下跌,特別是中興通訊、雙匯發展、蘇寧電器、大秦鐵路、大商股份等多只基金重倉股居于跌幅榜前列,顯得與當前愈見熱絡的市場環境有些格格不入,個中緣由值得玩味。
抱團取暖曲終人散
從境內基金的名字上看,似乎其投資風格差別不小,諸如某某價值、某某成長、某某穩健、某某小盤等等不一而足,但實際上其選股思路的趨同性卻非常明顯。從基金的投資組合上,投資人很難看出其招募說明書上承諾的投資風格。與海外成熟市場基金靠分紅增值不同,境內基金的增值主要來源于低買高賣的資本利得,再加上基金公司以提取管理費為其收入來源的管理體制,決定了其風險意識不強。在牛市行情中,挾資金優勢共同“坐莊”、抱團取暖成為基金最便捷的盈利模式——即使股價早已透支了其業績和成長性,但只要大家都不拋出,股價就不會下來,這也有利于維持作為提取管理費依據的基金凈值,對大家都有利。不過這種狀況在熊市中卻出現了逆轉,特別是像本輪熊市來得如此迅猛,下跌過程中幾乎沒有像樣的反彈,基金根本無法順利出貨。特別是那些基金持股非常集中的品種,即使有人想賣也找不到買家,大家只好硬著頭皮死扛。但這樣的堅持是有限的,隨著其他個股(非基金重倉的品種)的暴跌,高高在上的基金重倉股的估值就顯得越來越高。這個時候誰先兌現出局誰就是最大的贏家,至于建倉成本以及是否獲利已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調倉換股易地再戰
頻繁交易、持股時間短一般被認為是散戶的投機行為。但是隨著熊市的到來,基金經理似乎也很精于此道,只不過被稱作戰略調倉,重新配置資產。隨著經濟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經營環境以及上市公司自身情況的變化,基金對手中股票進行調整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一年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原來基金重倉持有的股票顯然已經不符合目前的投資方向,特別是對于那些受外需萎縮沖擊業績將出現明顯下滑,業績增長的前提條件已經消失、估值早已偏高的品種,及時撤出以避免更大的損失,并騰出資金參與下一輪市場熱點的操作思路也是正確的。應該說近期一些基金重倉股的下跌很大程度上也是與此因素有關。問題是半年來基金重倉買進的品種很多都是之后跌幅最大的,這一點讓投資者難以接受。比如今年二季度許多基金強烈看好的煤炭、銀行板塊,三季度看好的商業零售和工程機械類股票,在下一個季度之初便出現大幅下跌。這雖然也可以用形勢變化、戰略調整和見機行事來遮掩和解釋,但其選股的前瞻性、預見性顯然很難令基金持有人滿意。
短短一年的時間,指數跌幅超過70%,這在世界證券市場的歷史上也十分罕見。當包括機構投資者在內的人們從“黃金十年”的美夢中醒來時,資產早已大幅縮水。此時恐慌、悲觀的心態占據了上風。更主要的是,原來基金經理認可的估值體系在熊市中早已變得不堪一擊。當一個個估值底線和心理關口被輕易擊破之后,基金的陣腳也為之大亂,甚至對其自身的能力也產生了懷疑,恐懼心理油然而生。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熊市中沒有絕對安全的避風港。雖然近期市場機會開始顯現,利好因素也逐漸增多,但市場風險并未完全消除,基金重倉股的逆勢下跌就是最好的注腳。雖然在目前的位置基金重倉股繼續下跌也存在被錯殺的可能,但其補跌風險依然不應忽視。
相關報道: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