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陸洲
從去年11月韓國船廠兩艘船訂單被歐洲船東取消開始,世界造船業就被蒙上了一層濃濃的陰影。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球貿易貨運量的萎縮正在從航運公司向集裝箱制造企業蔓延。從今年10月份以來,全球集裝箱新增訂單急速下滑、瀕臨枯竭,而這種狀況還有可能延續下去,航運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生存狀態不容樂觀。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球集裝箱產量約230萬TEU,同比下降10%以上。但由于鋼材價格的大幅增長,集裝箱價格漲幅也超過10%,因此上半年主要企業中集集團(000039)和勝獅貨柜(0716.HK)的營業收入并沒有下降。有分析師認為,市場對鋼材上漲的預期是集裝箱行業上半年需求相對穩定的主要原因。
進入下半年,隨著次貸危機向實體經濟進一步蔓延,貿易量增速回落,鋼材價格急轉直下,10月份全球集裝箱新增訂單急速下滑,除馬士基、太平洋等船公司自己給內部集裝箱極少數訂單以外,全行業幾乎沒有訂單。進入11月份,這一局面也沒有得到任何改變。
需求大幅萎縮給航運產業鏈上相關企業的打擊是沉重的。記者了解到,目前,在航運產業鏈上最早陷入困境的是韓國C&Group集團。該集團旗下的定期船公司C&Line所有的貨運服務均已中止,并已取消來往中國與日本的航線。受此影響,集團旗下的C&Group重工原來指望貸款興建40艘卡姆薩爾型散貨船和第二船塢的資金來源已被拒絕,其發行總值30億韓元(約2290萬美元)的債券也沒有得到公眾支持。集團旗下的集裝箱事業部C&Jindo(進道集團)、東南亞海運和造船廠等公司資產已被銀行監管,并且正在準備出售中。有業內人士預計,C&Group集團在中國的三家集裝箱工廠或將遭遇停產和流動性資金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