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是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結束的首個交易日,兩市即有兩家上市公司晚間披露了股東增持情況,預示著新一輪股東增持潮可能再起。
“窗口期”后有兩公司增持
昨晚披露股東增持股份的分別是深國商和ST中新。深國商(000056)稱,公司11月3日收盤后收到深圳茂業商廈有限公司的傳真函件,函件主要內容為茂業商廈及其一致行動人大華投資購買公司A、B股情況,兩者合計持有的股份占公司股份總額的5.09%;ST中新(600329)則披露了第一大股東天津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購入公司股份情況。
分析人士指出,為了配合大股東增持、回購股份能夠順利進行,證監會將“窗口期”由原來的20天縮短為10天。由于10月下旬是三季度報告密集披露的時間,所以在此之前的十多天里,相關股東增持行為基本停滯。隨著10月末三季報窗口期結束,一些公司的增持行為有望加速實施。隨著上市公司季報窗口期結束,大股東增持行為有望進入一輪新的高潮。
“增持路線圖”值得關注
證監會8月28日發布大股東“自由增持”新規后,上市公司增持潮不斷涌現。據統計,截至昨日,兩市共有103家上市公司獲得股東增持。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此次增持路線圖應該是從權重股到央企股、從中央企業到地方國企,進而形成全方位的增持局面。第一步是穩定大盤。從目前情況看,管理層先通過增持幾個權重股穩定大盤。第二步是提升投資者信心。這包括一是從增持權重股擴散到增持央企,以及央企開始回購股票;二是從央企進一步擴散到地方國企,進而形成一個由點到面的全方位增持的局面。第三步是推出各種輔助措施,包括推出穩定“大小非”減持影響的進一步措施;通過貨幣政策、金融資產和財政政策進一步給實體經濟注入活力。
增持出現一些新變化
和初期相比,近期的大股東增持行為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首先是增持比例有所提高,與前期大部分不超過2%不同的是,10月實施增持或宣布增持計劃的上市公司中,鞍鋼股份計劃增持不超過4.99%,中炬高新、美菱電器、海泰發展、旭光股份計劃增持比例不超過5%,ST渝萬里更是計劃增持不超過6.67%。其次,除了上市公司本身的大股東之外,為進行行業整合和產業布局,實力強大的公司增持其他公司股份的現象也開始出現,海螺水泥增加了2.6倍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主要來源于從二級市場上購入的冀東水泥、祁連山等7家上市公司超過10億元市值的股票。第三,持股比較分散公司頻遭舉牌,本月渤海物流、商業城和羚銳股份等3家上市公司在一周內相繼被產業資本舉牌。第四,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加入到增持行列。
增持積極影響將逐漸顯現
告別季報窗口期,市場對大股東增持滿懷期待,但從此前的市場表現看,大股東增持對二級市場的影響力在逐漸衰減,被增持公司的股價也是漲跌不一,投資者并不一定能從大股東增持中得到盈利機會。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大股東增持對于市場的穩定有積極意義。隨著增持家數的增加、增持群體陣容的擴大,相信大股東增持對市場的積極影響會逐步顯現。 (鐘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