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近年來一直處于下降通道。 新華社 陳飛 圖
早報記者 黃武鋒
前三季度GDP增速回落至9.9%的“元兇”直指外部經濟的惡化。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昨日指出,據初步測算,受世界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前三季度凈出口拉動經濟增長1.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
昨日國家統計局同時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速由1-8月份的41.60%,降至1-9月的39.9%,說明外國投資者對于中國的興趣正在減弱,“熱錢”或許正在流出。
“如果凈出口增速能夠繼續保持在去年的水平上,我國第三季度GDP將達到10.2%,就將大致與第二季度的10.1%持平。”對此,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昨日發布的宏觀經濟報告直接指出,“未來如果要穩定經濟增速,應當努力以穩定出口來保證凈出口增速處于適當水平,同時保證適當投資規模。”
“明年出口可能更慘”
但他們的愿望或許只能是愿望。昨日發布的2008年前三季經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19671億美元,同比增長25.2%,比上年同期加快1.7個百分點。但是,出口額10741億美元,增長22.3%,同比回落達4.8個百分點。
盡管9月份我國出口商品總額136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1.5%,增速較8月份略有0.4個百分點的小幅回升,“但從趨勢上來看,全球經濟放緩給我國出口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有所顯現,出口面臨快速下行的壓力。”中金公司最新報告稱。
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在中金公司最新報告中指出,新訂單在繼續萎縮。最近出口仍較穩健,源于前期訂單還在消化之中,但目前新訂單已顯著放緩。
“而從國際經濟形勢來看,明年的情況可能會更慘,下滑基本可以是確定的。”對此,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指出,“西方國家的購買欲望正在下降,而且如果隨著金融危機的發展,他們的購買力也將出現問題。”
同樣認為出口將持續下滑,上海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所長高耀松還提到,除了外部環境外,現階段出口的下滑,也是此前中國緊縮貨幣政策“滯后效應”的顯現,“而且這種滯后效應還將延續至四季度。”
“雖然目前國際宏觀調控政策已轉向保增長,但其同樣將有滯后效應,而且外部經濟下滑也是客觀原因,由此出口下滑在明年應該還會持續。”高耀松判斷。
“熱錢”加速流出?
與出口相稱的,外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還體現在直接投資上,但數據同樣不樂觀。數據顯示,2008年1-9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0801家,同比下降26.2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43.74億美元,同比增長39.85%。
雖然39.85%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9個百分點。但可對比的是,這樣的增速正在直線“走”下坡路。
而且,9月份實際利用外資66億美元,實際上已低于2007年每月的實際利用外資平均額68.83億美元,2007全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為826億美元。
“這些跡象都說明,外資進入中國的勢頭正在減緩,也有可能是‘熱錢’在流出。”對此,高耀松認為。
而據渣打銀行中國研究主管王志浩的測算,今年第三季度“不明原因”的資金凈流出15億美元(8月份流出50億美元,7月份流入165億美元,9月份流出130億美元)。
在這點上,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已多次發布報告稱,“熱錢正在流出。”
影響
“熱錢還將回流”
早報記者 黃武鋒
在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看來,目前熱錢的流出并不會影響大局。“現在流出,主要是一些國外的金融機構賣掉自己手中的地產、證券、股票等資產以去保護其母公司。”
“放眼望去,難道還能找到比中國更好的投資市場?”陸紅軍反問。
渣打銀行中國研究主管王志浩則分析指出,9月數據顯示資金外流,首先是因為一些國際投資者需要將資金從中國撤出,流回國內,緩解緊張的流動性。第二個原因則是,人民幣升值放緩,甚至可能會停滯,也使得投資者將資金撤出中國。
而其同時也指出,中國不必擔憂資本外流,這不會對中國經濟基本面造成多么嚴重的負面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仍然穩定,不會有出現經濟危機的風險,加之人民幣升值的趨勢重現,國際資本還將流回中國。”
這一點也得到了上海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所長高耀松的贊同,“流動性少一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好事,央行不用大量發行貨幣對沖外匯。”
出口和外國直接投資增多,直接結果就是外匯多了,并帶來流動性壓力,乃至通脹風險,但少了,卻又可能導致經濟停滯、企業倒閉、失業。
“這始終是一個矛盾,政府政策就是力求使兩者達到一種平衡。”上海國際經濟貿易研究所所長高耀松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