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記者 趙曉輝 陶俊潔)步入8月,在前幾個月因限售股解禁數量減少而被淡化的“大小非”問題重又浮出水面,并幾乎在一瞬間又成為人們心目中導致市場下跌的重要因素。統計顯示,8月份共有91家A股公司股改限售股解禁,合計220多億股,解禁流通市值超過2000億元,是2008年最高的一個月。如此巨額的解禁股對股市的實際沖擊究竟會有多大?
人們的主要擔心在于,“大小非”股東當初獲得股票的成本很低,在股價高于成本價時就會有較強的拋售動力。實際上,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大小股東利益上的不一致已經基本消除,大股東對所持公司股票的拋售主要取決于其對市場前景、上市公司質地以及自身資金需求等因素的考量。就此稍作分析即可發現,所謂的8月份“解禁潮”帶來的更多是心理影響。
首先,從解禁股結構來看,8月份股改解禁股以減持動力不強的“大非”為主。宏源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8月份兩市累計解禁的220多億股中,“大非”占全部解禁股的90.22%,“小非”僅占月解禁量的不足10%。從解禁重點個股來看,寶鋼股份解禁量占8月解禁總量近一半,控股股東寶鋼集團為寶鋼股份僅有的“大非”。除寶鋼股份之外,8月解禁量較大的中信證券、國電電力等權重股股東要維持控股地位,減持意愿很小。
綜合各方機構做出的分析報告,目前,作為產業投資人的主要“大非”們更傾向于持有股份。作為財務投資人、以股權投資盈利為目的“小非”則是減持的主要力量。而根據監管層的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不得在本次半年報披露前30日內轉讓其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由于上市公司的半年報預約披露時間絕大多數為8月中下旬,因此“大非”解禁股很難在解禁的第一時間減持。由此看來,在以“大非”為主的8月份,超過解禁總量90%的“大非”大比例減持的可能性并不大。至于那些減持相對自由的“小非”,由于其本身的數量不大,加上市場原因使這些“小非”們不可能全部減持,其對市場的沖擊不足以影響股市走勢。
一般來說,當市場面臨高估值風險時,大股東的拋售動力較強,市場估值相對合理時,大股東更傾向于選擇持有股票。在A股市場估值水平已趨合理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大小非”股東出于各種考慮,開始主動選擇繼續持有解禁股票。自6月18日三一重工首先發布控股股東減持承諾以來,至今已有近40家公司的股東宣布主動延長持股的限售期。
還應看到,解禁并不等于減持,減持對市場的影響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公布的數據,從2006年6月“大小非”獲得流通權以來,“大小非”累計減持的股票只占理論可減持股票的29.67%。單看6月份,實際減持股票的交易量不到市場總成交量的1%,對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監管層對“大小非”減持行為的重視和約束有目共睹,一系列具體措施的出臺,使“大小非”減持行為日趨規范。深交所報告指出,在引入“控股股東減持預披露制度”之后,持股5%以上的股東減持情況大大減少,預披露制度對“大非”減持起到抑制作用。日前,證監會又要求每月公布“大小非”的減持情況,并著手進一步細化,信息披露更加透明,這將有助于降低市場對“大小非”的恐懼,從而穩定市場預期。
“大小非”是中國股市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產物,“大小非”進入流通也是中國股市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步。在此過程中,由于擴容帶來的壓力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時輕時重。但可以確定,在中國股市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的背景下,隨著資本市場各方面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大小非”的解禁股票將逐漸融于股市的正常交易之中,“大小非”給股民帶來的心理陰影將越來越小,中國股市也將隨著“大小非”這個名詞被逐漸遺忘而步入成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