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中金嶺南海外股權競購失敗 擴張計劃暫遇挫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6日 14:42 全景網
全景7月16日訊今日,中金嶺南(000060)發布公告稱,因對澳大利亞先驅資源公司提出的收購價格2.80澳元/股低于其競爭對手Bumi公司報價,其對先驅公司的收購要約失敗。同時,中金嶺南還將其通過Tango公司持有或控制的共計38,257,618股的先驅公司股票,以每股2.85澳元一并售予Bumi公司。這場歷時半年之久、備受市場關注的海外股權收購大戰,以中金嶺南的黯然挫敗而告終結。 先驅股權收購海外鏖戰 2008年1月30日,中金嶺南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印度尼西亞安塔公司PT Antam Tbk將共同參與投資收購澳大利亞先驅資源公司Herald Resources Ltd100%股權。公告同時宣布,對先驅公司已發行的全部股份(2.02億股)以每股價值2.5澳元展開聯合現金要約收購,對先驅公司股本估值為5.048億澳元。就此,中金嶺南聲勢浩大的澳洲先驅股權收購戰拉開帷幕。 出手"先驅",意在"達里"。分析人士指出,中金嶺南參與股權收購,看中的并不是澳洲先驅,而是其所擁有的"達里項目"。據悉,先驅資源公司是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礦產資源勘探和開發企業,在截至2007年6月30日的財報中,其銷售收入為631萬澳元,凈虧損為123萬澳元。"先驅公司雖然虧損,但不能從表面這樣看它的利潤。"平安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其主要資產--位于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達里地區尚在開發中的擁有80%權益高品位鉛鋅項目"達里項目"(該項目另外20%的股份為上述安塔公司擁有)更值得關注。今年2月29日對達里項目資源量的最新公告顯示,其總資源量(含儲量)為1730萬噸礦石(鋅品位13.1%,鉛品位7.6%)。它成為世界上尚未開發的最大的鉛鋅礦之一,也是近年來少有的被探明的高品位鉛鋅礦。"中金嶺南此次收購還是劃得來的,這次出資不到20億人民幣,拿到了320萬噸左右的儲量(注:以中金所擁有的股份來算)。放到國內,拿到那么多儲量礦山的話,也是劃得來。"中金嶺南方面也在相關收購文件中毫不諱言地表示,此次收購旨在掌控印尼達里項目,并對其所擁有的高品位鉛鋅礦資源進行開發,以達到有效掌控國外鉛鋅資源的目的。 此次收購中,中金嶺南與安塔公司分別出資60%和40%組建TANGO公司(在新加坡設立,用于對先驅公司進行要約收購的特殊目的),以場外收購競標形式實現。2008年3月7日,TANGO公司正式向澳大利亞證券與投資委員會提交正式有條件要約,正式要約收購價格為2.5澳元/股。中金嶺南稱,若此次收購成功,將間接實質持有達里項目48%的權益。 但情勢并非想象中樂觀。印尼Bumi公司的出現,讓中金嶺南海外收購計劃陡生波瀾。Bumi公司初始僅以現金每股2.25澳元參與競價,遠低于中金嶺南的報價。令人意外的是,正是它把中金嶺南拖入了先驅股權爭奪的艱苦拉鋸戰之中。5月26日,Bumi公司將要約價格提為每股2.55澳元。迫于壓力,6月3日中金嶺南發布公告稱,將要約價格由2.50澳元/股,更改至2.60~2.65澳元/股。6月10日,Bumi公司再次將要約價格由2.55澳元/股提高至2.80澳元/股。6月17日,被步步緊逼的Tango公司也提高要約收購價格至2.80澳元/股。7月2日,Bumi公司公開表示,其最新無條件要約價格為每股2.85澳元。至此,根據該經調整后的收購報價計算,bumi對先驅資源公司的估值已經達到5.635億澳元。不過這次Tango的報價沒有繼續上提。"2.80澳元/股的報價應該已是TANGO公司的底線了",分析人士稱。 7月15日,中金嶺南發布公告,正式宣告TANGO公司在此次對澳洲先驅的股權收購戰中敗北。 中金嶺南邁出海外擴張步伐 "這是中金嶺南的第一筆海外收購項目。"華泰證券分析師說。盡管已經是國內鉛鋅類上市公司中數一數二資源優勢顯著的企業,但中金嶺南仍然在積極擴展其上游資源,"其發展資源型企業的整體戰略明顯"。 公開資料顯示,中金嶺南是國內第三大鉛鋅生產企業,有明顯的資源競爭優勢。其擁有的凡口鉛鋅礦,其儲量在540萬噸以上,僅次于蘭坪鉛鋅礦(該礦產為宏達股份所擁有),為目前亞洲產能最大的鉛鋅礦山,同時擁有進口礦供應長單,在行業資源上有一定壟斷優勢。 "但是這兩年凡口鉛鋅礦的產能增長幅度不大,2006年定向增發募集資金進行生產改造后,目前頂多也是18萬噸左右產量。中金嶺南鉛鋅冶煉能力今年可達40萬噸,原料保證有很大缺口。"分析師說,"控制上游對目前有色金屬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這也是中金嶺南頻頻收購鉛鋅礦企業的原因。"6月14日,中金嶺南以3.41億元收購廣西武宣縣盤龍鉛鋅礦有限責任公司55%股權。參與對澳洲先驅的海外競購,也是出于同樣的目的--增加公司的資源儲備。 東方證券分析師施衛平認為,有色金屬行業利潤正逐步向上游集中,以冶煉為主的上市公司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毛利率大幅降低,利潤增長遠遠落后于擁有礦產資源類公司。往上游擴張,將貫穿于未來幾年有色金屬行業公司的發展計劃中。 但中金嶺南此次走出國門參與海外競購,還被賦予了更多含義。 專家指出,我國的礦產資源不僅數量少,質量也不高。如我國鐵礦95%以上是難于直接利用的貧礦,含鐵品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國探明銅礦中,大型、超大型礦僅占3%。數據顯示,我國已查明的鉛鋅礦產資源,只能分別滿足13年與15年的開采需要,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實際上已由鉛鋅凈出口大國轉化為凈進口大國。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副總裁宋玉芳就表示,隨著金屬礦產品對外依存度逐步提高;國際礦業并購加速,全球大量優勢礦產資源集中度越來越高,國內礦山企業海外投資獲取境外資源也具有相當的必要性。有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境外投資飛速發展,2004至2006年年均增速超過90%,而礦產資源投資則是其中的重頭。截至2007年上半年,采礦業對外投資占到61.9%,達48.22億美元。 中金嶺南"走出去",不光是要為公司原料供應提供保障,或還將改變我國資源戰略安全的不利態勢。而首次海外競購即告失敗,不得不說,中金嶺南的海外擴張計劃開場讓人失望。 海外擴張遭遇激流暗涌 海外競購先驅股權失敗,對于中金嶺南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這并不是中國在收購海外自然資源資產上第一次折戟沉沙。 此前,中國海洋石油以185億美元競購美國同業優尼科(Unocal)功敗垂成;中國五礦對加拿大礦業公司諾蘭達(Noranda)數十億美元收購計劃無疾而終;中國國有企業中化集團出價6.69億美元擬收購韓國仁川煉油公司(Inchon Oil)的計劃宣告流產……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在過去20年,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長。從1986年至2006年,海外并購案共有213宗,其中103宗是2001年以后完成的。而據麥肯錫的研究,在過去20年,全球大型的企業兼并案中,取得預期效果的比例低于50%。具體到中國,有67%的海外收購不成功。關于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失敗的原因,有國外評論員認為,除了管理水平和收購經驗以外,政治因素也是一個很大的阻力。而對于關系國家戰略安全的資源并購,便更容易遭到政治狙擊了。 從2005年轟動一時的中海油收購優尼科事件,即可知道,影響并購案例的,除了經濟價值、操作細節、產業意義、歷史影響等之外,在奉行全球自由經濟的時代里,左右商業并購活動的卻是政治因素。此次,中金嶺南的競購澳洲先驅股權失敗,很難說里面沒有摻雜政治因素。Bumi公司是印尼五大煤炭企業之一,其保護本國鉛鋅資源不外流無可非議。對國家重要戰略資源的保護,早已是各國政府的共識。"能源威脅"、"國家安全"或將成為中國礦企海外并購面對的最大絆腳石。 但在資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中國礦企走出去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通過行業整合、海外擴張來有效供給資源將成為解決公司發展瓶頸的重要手段。但是,怎樣面對國際上"泛政治化"力量的干擾,成為擺在想要走出去的中國礦企面前的難題--什么樣的姿態、用什么樣的方式、利用什么樣的時機,都值得仔細斟酌。 如今,中海油已開始了海外并購的第三役戰爭。7月7日,中海油服在挪威奧斯陸交易所發布要約預告,將以約127億挪威克朗(約25億美元)的現金,溢價將近20%的價格,對挪威石油鉆探承包商AWO的100%股權進行要約收購。經過陣痛的中海油,或許此次能更"長袖善舞",實現突破。據悉,此舉如果成功,將是中國公司涉及交易額最大的海外要約收購項目。(全景網/韋海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