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只眼看救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0:20 《理財周刊》
文 本刊記者/邢 力 熱鬧的救市之爭發芽于徘徊4500點的2月,升溫于跌破4000點的3月,爆發于守衛3300點的4月,一路辯來,一路升級,雖然兩派觀點針鋒相對,矛盾看似無法避免,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又讓我感到一絲欣慰,因為這場論戰的實質是:這些生活在同一個國家,面對同一個市場的學者們,以各自所學習和所信仰的理論為支撐,對中國股市的管理方法提出不同的意見。而他們提出這樣那樣理論和意見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思想讓中國股市成長得更為健康。無論若干年后的事實證明他們的觀點是對還是錯,今天的人們都應該對他們表示致敬——畢竟他們都為中國股市貢獻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而真理,自古就是在這樣激烈的思想交鋒中誕生的!正所謂思想無邊界,我們應該對他們探索的精神和勇氣給予足夠的尊敬! 翻看中國近現代歷史,無疑也是一條一邊不停探索和試錯,一邊又不停爭論和思考的過程,從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海防論”與左宗棠“海塞并重論”的國防戰略之爭,到十九世紀末,康梁“維新論”和孫中山“革命論”的國體之爭,從新文化運動時期,胡適“問題論“和李大釗“主義論”的文化之爭,到改革開放初期,黨內關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孰重孰輕的經濟制度之爭……在這些爭論發生的時候,當時的人們看不清未來究竟會怎樣,想不清到底哪種道路最適合中國,于是爭論四起。但真理終究是越變越明的,因為歷史證明,這些論戰最后的勝利者,往往正是中國歷史發展所選擇的那條道路。 中國的資本市場只有短短18年的歷史,并且其實體經濟正在承受著經濟轉軌帶來的陣痛,在這樣一個新興加轉軌的市場里,照搬西方經驗顯然是不行的,但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發展之路卻又談何容易。這中國資本市場建設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的實際情況下,作為市場管理者的證監會必須要思想解放,實事求是,虛心聽取各方意見,而那些為中國股市達脈療傷、建言獻策的各路專家學者,則應該做到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判斷,并且將自己所得出的結論公開,接受全社會的檢驗和質疑。逐漸的,最有利于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那條道路就會逐漸浮現在我們眼前了。 如果能站在這般戰略的高度來認識中國股市的爭論,那再回過頭來看眼下的救市之爭,就會發現中國股市改革和發展的最終目標,是逐步從政策市向成熟開放市場過渡,因此既不能用簡單的救市政策去強化市場和投資人的政策依賴,又不能簡單地推卸政府促進市場平穩健康轉軌的責任。 那么作為一個普通的股民,我們又該聽信論戰中哪方的觀點呢?現在是應該及早離場還是盡快抄底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沒人能知道。但有兩點可以肯定,第一,中國證券市場的改革必定是向著完全市場化和與國際市場完全接軌的方向發展,市場日趨理性是一個必然趨勢,而牛熊總會交替,即使今年股市完全轉熊也什么大不了,因為股市和股指長期看一定是向上的。第二,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依然是健康的,并且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的經濟奇跡還會繼續延續下去,所以從全球角度看,中國股市依然是最值得投資的市場之一。 如果我們這樣看問題,那你就會發現任何時候離場都是錯的。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