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萬隆:市場能否企穩將取決于幾大因素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5:49 財華社
提要:目前階段的投資者信心已陷入極度悲觀狀態,市場的非理性殺跌情緒也非常容易進一步蔓延。而我們認為要改變這種局面,目前階段必須要管理層有所作為,市場的下跌幅度將取決于政策組合拳能否適時出臺和有效發力、資金供求情況能否緩解及經濟增長周期對上市公司業績影響等因素。 一、政策組合拳能否有效發力 政策面布局將是決定能否緩解弱市格局的關鍵所在。 應該說,在目前投資者情緒已經陷入極度非理性的現實狀況下,惟有政策能夠一力扭轉干坤。種種跡象顯示,僅僅依靠自身力量,A股市場已難以走出持續下跌的泥潭。當市場整體陷入恐慌,市場機制失靈時,若任其自由發展,市場的下跌幅度恐怕很難估計。而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向媒體表示,現在不是靠一兩項政策就能救市,現在這個點位上即使拋出股指期貨,也不一定能使指數再上去。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市場對每周不疼不癢的發行幾只新基金毫無反應了。 我們認為隨著市場恐慌情緒的進一步逐步蔓延,投資者對市場發展的長期信心也會逐步流逝。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繼續任由市場持續下跌的情況惡性循環下去,管理層救市的政策成本會越來越高,成功救市也越是不易。目前政策面能夠較有針對性緩解市場下跌的有利措施,除推出期指外、還包括調低印花稅率等舉措。 不過即使是如此,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弱市格局。因為更為重要的是,非流通股拋售洪峰無疑是導致目前市場大跌的主要因素,規范大小非的行為,強化大股東信息披露等,才可以有效的緩解市場下跌動力,避免A股陷入快速下跌的泥潭。 但由于目前內憂外患的中國經濟注定要吸引更多的政策注意力,這意味著政策救市存在諸多阻力。尤其是對大股東行為的規范,其中牽扯著復雜的利益關系,對管理層的智慧來說更是考驗。 二、資金供求關系能否得到一定改善 近期有報道稱,監管層再次開閘QFII是政策面可能促發市場轉折的導火索,這種觀點恐怕過于樂觀。但是加大資金供應,確實能夠有效緩解下跌動力。考慮到目前投資者情緒相當悲觀,儲蓄資金非但不會入市,還會持續有資金從股市撤離,所以更需要大量的機構資金入市來穩定市場信心。 有利的因素是,來自于新發基金、QFII、社保基金等機構資金的入市,而基金專戶理財資金一旦真正啟動,也可為市場的企穩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另外,大小非拋售以后的資金可能以券商理財的形式留在市場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的下跌動力。 三、經濟增長情況 實際上,經濟增長放緩的幅度如果過大,那么必然意味著實體企業的業績增長將會快速縮水。這一方面會導致上市公司業績整體上不可避免的大幅度下滑,機構和大股東等主力投資者看淡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預期,下調其估值水平從而導致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中樞下調;另外一方面,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必然壓迫相關的資產價格下跌,上市公司利潤縮水也無疑會導致上市公司的財務壓力加大,迫使大股東和其它機構更愿意拋售限售股以緩解資金壓力。 實際上,經濟增長周期拐點和大股東拋售意愿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互關聯和互相反饋的兩個主要利空因素,是目前階段A股市場上揮之不去的陰影。 同時我們關注到,在經濟增長結構性調整的過程中,由于內外部因素導致的通貨膨脹壓力不小。物價的過度攀高非但會對實體經濟形成很大的傷害,而且會牽制住緊縮性的宏觀調控政策,占用更多的政策資源,限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尤其在目前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通脹對經濟增長和資金面造成的緊縮效果更明顯,很容易成為經濟發展中最大的殺手,甚至可能導致經濟面臨滯脹的危機。這樣一來,對目前已經不堪重負的股市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