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自救秘笈棄之不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1:45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蘇江 A股市場的下跌并沒有停止。 3月14日,上證指數繼續創下3891點的新低,當日報收于3962點,微跌0.22%,深證成指的跌幅為0.9%。 3月10日至14日的一周內上證指數以7.86%的跌幅創春節后最大周跌幅,而深證成指更以高達11.2%的跌幅,創出2008年以來的最大周跌幅。 與此同時,在市場渴求的政策救市遙不可及的情形下,市場各方似乎也患了熊市綜合征,被突如其來的熊市給打蒙了,而不知所措。 大藍籌疏于自救? 以中國平安和浦發銀行為代表的巨額再融資再次使得“增發”一詞成為市場中頗為沉重的利空因素。隨之而來,“破發”現象開始蔓延。 兩市一些大市值藍籌股如中信證券(600030.SH)和萬科A(000002.SZ)的股價也較之最高點接近腰斬,兩者的公開增發價格分別為74.91元和31.53元,截至3月14日收盤,兩者分別報收于57.99元和20.95元。 早在2006年前后,監管層在加強上市公司治理過程中便將“市值管理”一詞納入其中,在此后一年多的年市進程中,不少國有上市公司甚至以市值做大為豪。 頗有意味的是,上海證監局去年4月曾將浦發銀行(60000.SH)推為公司治理的典型,在其提供給證監會的報告的第三部分中明確提出“上市銀行應創造條件,逐步實施市值管理和考核”。 一家持有浦發銀行的基金公司14日下午對記者表示,“既然提出要市值管理,浦發銀行在推出再融資計劃之后股價下跌了近40%,作為上市公司的股東來說是否可以采取回購行為來維持股價呢?” 可以比照的是,今年2月初,在香港恒生指數經過急劇下跌之后,國美電器(0493.HK)的管理層分別在2月4日和5日動用約13.5億港元的資金回購了國內約7700萬股股票,藉此來提振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的信心。 “雖然這次平安的增發中高管將會參與增發,但如果高管對公司前景比較看好,完全可以通過從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的方式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一家總部位于深圳的基金公司投研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3月14日,中國平安報收于63.05元,股價價值拋出再融資方案前最后一個交易日1月18日的股價下跌了55.76%,股價僅為公司股價最高點149.28元的四成多。 賣方報告評級令人費解 事實上,除卻上市公司自身以外,市場的所有參與者對于整個市場的穩定均應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 舉例說,在如今的內地資本市場中,對于一些資金規模較大和部分機構客戶來說,來自券商研究所的賣方報告成為判斷上市公司價值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 然而,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由國內券商提供的賣方研究報告經常出現一些令人費解的局面。 以近期股價出現暴跌的上海機場(600009.SH)為例。3月12日,上海機場發布公告稱由于民用機場收費改革方案的實施,預計公司收入將下降10%左右。 記者在此后了解到,針對此事包括中金公司、國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中銀國際和東莞證券6家內地券商研究所發表了點評報告。 其中中金、國信、華泰和中銀4家仍舊維持“推薦”評級,僅中投一家調低評級為“中性”,東莞的點評報告則沒有給予評級。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對于一些行業的主要公司,不少賣方研究機構很少出具低于“持有”的評級,“一般如果說‘中性’其實就是‘賣出’的意思了,這是圈內默許的一個行規,況且如果你給人家評級很低,下次就不接受你的調研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