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調高庫存是喜是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5:39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陳靜 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空調全行業庫存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161萬臺,龍頭企業格力和美的的庫存量位居前列。如此高的庫存,無疑會令人產生下游銷售不暢、產品大量積壓的印象。但在通脹背景下,在部分家電企業或遮遮掩掩或理直氣壯漲價的現實中,廠家的大量庫存是否具有囤積的意味呢? 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空調全行業庫存創下歷史新高,為1161萬臺,比2007年同期的1136萬臺增長2%。而在2006年同期,庫存僅為977萬臺,2005年與2004年同期分別為968萬臺和700萬臺。這幾年中,庫存增幅最大的是2005年,當時的庫存量同比增幅達到38%。 與如今價量齊升的好光景不同,2005年對于空調企業而言,可用“慘淡”兩字來形容。當年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空調企業在成本大幅上升的背景下,試圖通過產品漲價來轉移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但在其時價格戰盛行的國內空調市場,消費者顯然并不買賬,直接導致國內市場銷售不暢,幾乎陷入全行業虧損的境地。 2005年全年銷量為5248萬臺,同比下降2.8%;產量為5314萬臺,下降6%;出口市場保持了2%的增幅,國內市場銷量則大幅下滑7.3%,為2633萬臺。 進入2008年,空調行業創紀錄的庫存再次引起了業內人士的擔憂。如今的形勢與2005年頗為相似,行業所面對的依然是上游原材料漲價所引起的成本壓力,人民幣升值則進一步削弱了空調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但如今的產業環境與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空調行業也很難重現2005年的低迷。 首先,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規模優勢明顯。格力美的兩者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漸現寡頭壟斷之勢。對于極少有革命性技術突破的空調行業而言,依托規模優勢降低成本無疑是可行之道。目前國內空調產能占到全球產能的70%,格力一家企業的產能就接近2000萬臺。廣東一家空調企業的老總就并不擔心匯率升值對出口的影響,“我們已經是全球的空調生產基地,除非海外不用空調,只要用空調,就得從中國進口。而升值,則是全行業共同面對的事情,并不針對某個企業,具有規模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并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其次,在高通脹的背景下,產品漲價也開始逐漸為消費者所接受。安信證券研究員吳美萍就指出,擁有大量庫存的格力和美的,在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在去年年底空調淡季一直生產的格力與美的,部分平滑了高成本,其生產成本比其他企業要低。以空調均價2200元計算,今年2月份以后的空調成本將比2007年下半年高出約8%,即176元左右。如果價格傳導順暢,則目前的高庫存有望為龍頭企業節省成本,并帶來更多的利潤。 市場人士認為,兩大巨頭可能會對低端商品適當提價但維持相對低價,并通過不斷推出高端高價新品,以維持整體較高的毛利率。這樣一來,龍頭企業則有望繼續量價齊升的美好生活,而不具備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的空調企業則面臨被淘汰的結局。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