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目前低油價政策不變中石化獲補貼理所應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5:58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最近,市場傳言中石化將獲得巨額財政補貼,這一消息使得不少國人不滿。但筆者認為,在成品油價格和原油價格倒掛的市場形勢下,具有壟斷性質的中石化仍然保障了國內成品油的正常供應,從這一點上來說,中石化并不是一個僅僅以市場利益為主導的企業,它還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理應獲得財政補貼。 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進口原油1.6億噸,中石化占了80%,近1.28億噸。去年國際原油價格從最低不到60美元/桶漲到最高近100美元/桶,而國內成品油價格只漲過一次。根據東方證券研究員王晶的計算,中石化2007年進口原油的盈虧平衡點在69美元/桶。中石化的進口成本有較大增長,但又不得不以發改委制定的低價銷售成品油,為降低企業和居民的用油成本承擔了大量虧損。中石化僅去年第三季度,煉油就虧損53億元,而在此期間,國際油價每桶約七八十美元。第四季度油價大漲后,中石化的虧損則更厲害。這樣算來,即便是傳聞中100億的財政補貼也僅僅彌補了中石化政策性虧損的一部分,更何況,財政補貼收入是要交企業所得稅的。 雖然中石化是壟斷企業,但壟斷企業并不意味著就應該成為承擔社會責任的無底洞。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中石化高價進口原油低價銷售成品油,損害的是中小股東的利益。中石化目前已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既然是上市公司,就應當對所有的股東負責,財政補貼其實也是對因執行發改委低成品油價格而遭到損失的中小股東的補償。試想,如果其他上市公司這樣高價買,低價賣,肯定遭到一片聲討。 再設想一下,假如中石化沒有獲得財政補貼,可想而知,中石化的供油積極性將大受打擊,并可能導致成品油供應緊張。中石化成品油在國內銷售價低于向國外出口價,它銷售越多,實際虧損也越多。但去年年末,中石化為保證國內成品油供應,開始停止向國外出口,并向國外按國際市場價高價進口成品油,運回國內低價銷售。固然有傳聞兩大石化巨頭向發改委逼宮成品油漲價,畢竟未得到證實,并且國內成品油短缺只是短期、局部現象。如中石化不獲補貼,則少進口原油和成品油,多出口成品油是符合中石化利潤最大化原則的辦法,這樣勢必影響國內企業和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筆者認為,部分指責中石化的人首先應自我反省。所有有車的人,他們每加一次油,都給中石化帶來一些虧損,加得越多,帶給中石化及中石化小股民的損失就越多,如果他們也指責中石化得到補貼,得了便宜還賣乖恐怕是不合適的。并且中國的小汽車,幾乎都是三廂車,而歐洲有大量的小排量的兩廂車。故有三廂車的人,最好不要指責中石化。沒有車或有兩廂車的人,也應當首先指責買大排量車的人,其次再考慮給中石化的補貼是否合理。 也許中國的成品油價格應完全與國際接軌,中石化不再承擔政策性虧損,這樣納稅人的錢也不用補貼給中石化。實際維持一個低油價,最大的受益者是私車車主,并且低油價保護了高耗能的落后生產力。不管怎么說,只要目前低油價政策不變,中石化就理所獲得財政補貼。 (作者為上海閱瀚律師事務所律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