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意者劉潤紅 定向增發方案助其成為期貨第一股主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2日 00:4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鐘文倩 撲朔迷離的“中期系”整合終于撥云見日。 2月29日,由原捷利股份更名而來的中國中期(000996.SZ)一紙有關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告,正式撩開了國內期貨業領頭羊——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以下簡稱“國際期貨”)的最終歸屬,即被納入中國中期版圖。 若在3月17日中國中期股東大會上,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一錘定音,也將標志著原來的捷利股份變身成功,且由此成為國內期貨第一股,且被牢牢地掌控在劉潤紅手中。捷利股份更名前,他通過旗下三家公司(北京恒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哈爾濱嘉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州駿益投資有限公司)共持有捷利股份49.88%股份,如今他將成為中期系的真正主人。 而“國內期貨教父”田源則稍顯落漠,他一手創辦了中期系,這一招牌曾響遍大江南北,如今中期系已歸他人所有,不知田源會做何感想。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期系前景如何,正變成一個待解之局。 收編國際期貨 29日公告顯示,中國中期擬以不低于21.65元/股的價格(具體發行價依市場情況而定),定向增發7000萬至14000萬股。其中,中國中期的第一大股東北京恒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恒利”)擬以現金認購4000萬股,而像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保險機構投資者,以及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9類特定投資者則將可能認購不超過10000萬股股票,募資總額不超過25億元。 對于所募資金之用途,公告透露,主要包括三大塊,其中,16.132億元和3.24億元人民幣分別付諸增資收購國際期貨和中期嘉合,5.04億元則用于增資中期期貨,剩余部分扣除發行費用外,添作流動資金。 交易一旦成行,那么中國中期將分別持有上述三家期貨公司——國際期貨、中期嘉合、中期期貨90.83%、94.97%和99.40%股權,均達到絕對控股地位。 與此同時,三家期貨公司的注冊資本也將分別驟然升至12億、3億和5億人民幣,合計共40億元。而根據記者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全國177家期貨公司的總注冊資本金額也僅僅略超85億元人民幣。兩相比較,通過非公開增發股票,中國中期這一國內期貨業的巨無霸呼之欲出。 實際上,劉潤紅趁中期系危機之機,介入期貨業,將捷利股份變身為“中國中期”的圖謀早露端倪。 2007年5月14日,捷利股份即與中國中期投資有限公司、北京亞布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亞布力”)簽署了有關股權轉讓協議,受讓上述二公司持有的遼寧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下稱“遼寧中期”)90%的股權,最終協商確定轉讓標的總價為4318萬元。 收購完成后,遼寧中期的股權結構為:捷利股份投資2700萬元,持股90%;北京北美經貿發展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持股10%。 2007年12月12日,捷利股份再與北京亞布力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 擬受讓其持有的中期嘉合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下稱“中期嘉合”)49.67%的股權,受讓價格為2350 萬元。 至此,中期系三家期貨公司,捷利股份將獲其二,之后,劉潤紅加快了捷利股份變身中國中期的腳步,也加快了對中期系第三家也是最重的國際期貨的“收編”步伐。 今年1月22日,捷利股份成功將遼寧中期更名為中期期貨有限公司(下稱“中期期貨”),并正式獲得金融期貨交易結算業務資格。 6天之后,28日捷利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變更公司名稱及經營范圍的議案》,公司中文名稱擬變更為“中國中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該方案在2月16日公司召開的200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捷利股份至少在名字上已成“中國中期”。 而29日公司的公告則向世人宣告,劉潤紅對國際期貨的勢在必得之心。 隨著上海中期和北京中期相繼脫系離去,“中期系”碩果僅剩的三家期貨公司也將成為劉潤紅囊中之物,田源時代的“中期系”果真將一去不返嗎? 田源不會離開 田源一手締造了中期系,也為中期的衰落后的“復興”煞費苦心。 2004年6月4日,北京證監局發文,指出中期期貨存在涉嫌抽逃注冊資本、高管任職不合規、公司治理結構缺陷、營業部管理混亂、保證金未封閉運行等九大問題,責成中期期貨限期整改。 中國國際期貨,中期期貨精心打造的核心子公司被深圳證監局要求須在2004年6月10日前收回借出資金,否則實行特別監控。 田源曾把當年九家委托人狀告中期公司在境外期貨交易所超范圍經營的案子稱為“中期保衛戰”。如今,田源恐怕要——按中期某老員工的話說——“拯救中期”了。 之后數年間,田源曾想極力挽救過中期,但其頹勢似難更改。 實際上,從國際期貨此前一輪的股權結構變動窺出一二。早在去年8月,國際期貨實行了最新一次增資至1.1億元的方案之后,中國中期投資公司對國際期貨的持股比例從原先的超過50%驟降至目前的不到11.5%。從資本層面講,中國中期投資公司對國際期貨的影響已經日漸式微。 對此,一稔熟于期貨業的資深人士認為,劉潤紅僅僅通過股權收購就想達到“中期系”易幟,顯然“不可能那么簡單”。一個可能的安排是,“田源應該會進入公司董事會任職,繼續掌舵三家期貨公司的發展。”該人士分析。 國際期貨一高層也向記者表示,“整合是一個過程,相信一年半載之內,中國中期會有進一步安排,但可以肯定的是,田董肯定不會離開。” 不過,“‘中期系’能夠最終得以上市,使期貨公司成為公眾公司,這無疑是一件好事,也有利于中國中期在期貨業內的做大做強。”期貨業專家常清則稱。 為什么是中國中期? 那么為什么國際期貨等三家公司最后“嫁入”中國中期? 其實,在上述國際期貨增資時,雙方的合作已經有所伏筆。資料顯示,國際期貨增資至1.1億之后,占股權比例均為4.55%的新股東深圳市美捷實業有限公司和廣州駿益投資有限公司其實都與為更名前的捷利股份相關。 記者發現,廣州駿益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是劉潤紅,劉同時也是捷利股份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以及第五屆董事會董事,并持有捷利股份第一大股東北京恒利創新投資有限公司55%的股權,為捷利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對于捷利股份收購國際期貨等公司,上述期貨業資深人士表示,國內期貨業經歷去年的恢復期之后,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相信2008年必是國內期貨業的大發展階段,因此捷利股份的領導層“可謂獨具慧眼”。 而對于收購后中國中期會否對三家期貨公司進行整合,上述國際期貨高層表示否認,“因為目前國內期貨監管上有限倉制度,因此一旦三家合并成一家,那么期貨公司就不能吸收更多的客戶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