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為經濟增長方式出現“拐點”為時尚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5:37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周義興 2007年,我國消費對GDP的貢獻多年來首次超過投資。在11.4%的GDP增長中,消費、投資、凈出口分別拉動4.4、4.3、2.7個百分點。對此有專家認為,去年發生的這一結構變化,可能意味著經濟增長方式出現“拐點”。 對此,面對我國經濟增長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長期依賴出口與投資推動的模式,可以說這個多年來消費對GDP貢獻首次超過投資的數據,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有一定的可喜之處。然盡管如此,筆者仍然認為,在我國現有社會經濟環境里,就此得出經濟增長方式可能出現“拐點”的結論為時還過早。 因為,就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各自貢獻看,雖然相關的經濟統計數據是一個重要判斷指標,而且在發達市場經濟地區也的確是如此。可在此應當注意的是,作為新興加轉型的我國,經濟增長歷來所依賴的是出口與投資,并且人們恐怕同時還不得不承認,如果以市場與行政之分,可以說,即使在這樣的增長背后,所依賴的推動力大部分還是來自行政權力的意志,而不是源于市場機制的推動,雖然這本身至少在目前也不能說為錯。所以在此條件下,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是否出現“拐點”的判斷,顯然就不能簡單照搬發達經濟地區的標準,而要與我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根據綜合經濟環境各方面因素作出分析判斷,才能得出符合我國經濟趨勢的結論。對此就以上述專家的“拐點”為例,如果考慮自2006年以來至今的市場物價上漲比例,以及宏觀經濟調控的因素,顯然就應當不難看出,使專家得出可能出現“拐點”結論的消費數據,或許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物價與經濟調控的影響,而并非真正是主動性消費增長的結果。 其次以消費角度看,應當說,只有當一個國家與地區的消費、投資、出口這“三駕馬車”對經濟的拉動呈現平衡狀態時,人們才能對相關的經濟數據及經濟增長健康與否的判斷。而就此同樣以我國具體情況看,雖然居民的收入有了相應的增長,然與此同時,我國的社會保障低水平與低覆蓋,與消費所應承擔的經濟推動力的要求相比,顯然也還不能成為社會經濟增長的支撐與基礎,恐怕這也是不得不承認的社會現實。因此在綜合這些社會因素的前提下,從理性角度也許同樣也不會因為消費對經濟的貢獻超出投資的一次數據,就貿然且簡單地得出經濟出現“拐點”的推論。 所以,在肯定我國經濟長期見好趨勢的情況下,如果能以理性角度對上述這個消費超出投資的數據,并與我國具體經濟狀況相結合加以觀察,盡管可說有點可喜,然若就此說:經濟增長方式出現“拐點”,則為時還尚早! Writing ■ 學人隨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