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漲價”的民生關懷不能“打太極”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07:06 金融投資報
□華 樺 在青龍巷租了一套老房子的老鞠每天要經過東大街去上班,昨天回來以后,一個人生起了悶氣:原來,老鞠在一個飲水站已經干了好幾年,但是第一次去出租屋外面的“時代豪庭”送水,卻被高得讓他吃驚的房價狠狠的“噎了”。在還沒有修好的電梯公寓前面,豪華的售樓處里,送完水的老鞠躬著背數著房價后面的“位數”,開始發暈:每平方米起價8000元,最高13000元…… 和老鞠住隔壁的楊太婆,則是為這幾天一下子就漲了一大截的食用油生悶氣:外地工作的兒子一家要回成都,一直在農貿市場買菜油的太婆,咬咬牙去超市,想買一桶桶裝的色拉油,結果,前前后后的比較了半天,油是買回來了,可還是把太婆心痛了好幾天。 物價無疑是最為敏感的民生信號。所以,我們在凌厲的寒風里,一方面要感受物價明目張膽漲價的“刺痛”,一方面又聽到了來自高層的“喊停”:春節臨近,國務院召開專門會議,會議關于“成品油、天然氣、電力價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電、供氣、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鐵票價等公用事業價格和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近期一律不提高”的規定,回應了公眾對于公共服務行業漲價的擔心。 但是,另一個和民生消費息息相關的熱點話題,卻還處于“云山霧罩”之中:手機漫游費的成本,大約不是一個尖端的“科研難題”,但據媒體報道,信息產業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培芳,在針對手機漫游費聽證前推出的兩個降價方案引起民眾的質疑,要求公布成本后,這樣對外界說,漫游費有一個長期增量成本,曾經請專家花了1000萬元計算成本,最后結果出來了卻不敢公布。因為根本算不出來。 一個簡單的成本數據在一些專業部門花了1000萬元以后還是“高價難產”,真是難為了“有關部門”:面子上高姿態的要將手機漫游費送上聽證會“受審”,背地里卻打著另外的“小算盤”,出一個似是而非的降價方案,明降實不降,先“算”昏一群人再說。算不出,不愿算;還是算得出,不愿公布,似乎都說明在控制物價,打破行業壟斷,真正還實惠于民眾的“長征路上”,博弈不僅存在,還很激烈。 還有一些現象,也是容易讓人產生“一頭霧水”的感覺:近一段時間內,一些物品價格不斷上漲,加重了群眾對民生的焦慮。在這些物品價格不斷上漲的背后,幾乎都有相同理由,那就是“成本漲價”了,可是成本上漲就是價格上漲的理由嗎?對消費者而言,成本和利潤率時常讓人一頭霧水,看不清也無法知道。 其實,和民生攸關的物價,以及物價背后的成本、利潤,是正常的利潤還是暴利,是完全可以用一些國際標準來比較的:有數據說明,2005年中石油的利潤率是26.2%,埃克森美孚的利潤率只有10.6%;我國電信企業的利潤率高于20%,而其他國家不超過10%,在電信業發達的美國,利潤率甚至還不到1%。數字面前,或者可以說是暴利面前,一些企業,尤其是具有壟斷性質的企業常常抱著“愛哭的孩子多吃奶”的心理,就不奇怪了。 最近以來,民生關懷的話題被提上了政府的重要議題,國務院和其他管理部門一再“出規定”、“打招呼”,明顯是加大了對物價的調控力度。但對那些明顯或隱蔽的在物價問題社會和諧問題上,死抓住自己的利益,和消費者“打太極”的行為,民眾要警惕,政府管理部門更要警惕,否則,政府“不漲價”的決心,難免打折扣。 也許,這正是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決定,1月15日起,對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務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臨時價格干預措施,規范秩序,抑制價格的不合理上漲,穩定社會心理預期的初衷。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