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外部環境三項制度為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02:41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高明華 北京師范大學 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博士生導師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外部環境不能算好。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企業經營環境報告》,在世界155個國家或地區當中,中國內地的經商環境排在第91名,處于中下游水平,不光低于OECD國家或地區,還低于大多數轉型國家。 中國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到底欠缺了什么?照世界銀行專家的看法,中國民營企業在信貸市場和經營許可的法律環境中存在諸多障礙。這個評價無疑是比較客觀的。 融資困難至今仍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大障礙,而過于苛刻的法律禁區是造成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原因。大家或許還記得2003年的孫大午民間集資事件,這當然不是個別現象,它凸現出民營企業對民間金融制度的強烈需求。盡管政府出臺了不少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但惟獨在民間金融制度上從未松口。在法律不到位或欠缺的環境下,其他政策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無怪乎許多人感嘆,孫大午們不同于周正毅們,他們不與不良官員勾結,他們有理想,有激情,有責任感,對國家和社會有著獨特的貢獻,但他們卻獲罪了,他們所創辦的企業才進入成長期就戛然而止了。更有專家呼吁,如果法律非要嚴厲打擊這些造福于百姓而品德并無瑕疵的人,那么法律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民營企業的準入限制也是深為國人詬病的一大問題。盡管一些行業現在也開始允許民營企業進入了,但設置的門檻過高。在一些競爭性行業,國有企業仍然利用政府賦予的壟斷地位,在與民營企業搶資源,爭利益。而在競爭性領域,如果不是憑借壟斷地位,國有企業是競爭不過民營企業的,因為國有企業的產權是公共產權,公共產權天生就具有不清晰問題。民營企業可以憑它們的效率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稅收,而這是國有企業難以做到的。可以說,國有企業在競爭性領域依靠其壟斷地位與民營企業競爭,無異于與民爭利。 產權保護也是民營企業面臨的不容忽視的問題。一項調查表明,90%的企業主對自己的逐日增加的財富心有余悸,迫切希望私有財產受到法律的有力保護。對于私有財產可能被侵害的原因,50%的企業主認為在于缺乏法律保障,沒有像對待公有財產那樣在憲法中列明“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有人測算了49個國家在保護外部股東和債權人方面免受侵占的法律,發現對投資者的保護越好,資本市場的發展就越充分,就越有價值。而中國的法律至今仍然對保護私有財產模棱兩可。 中國急需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根據《2005年全球企業經營環境報告》的分析,如果一個國家從企業經營環境最差的25%組躍升至最佳的25%組,其年經濟增長率可提高2.2個百分點。土耳其和法國就是例證:兩國政府2004年都縮減了企業的開辦時間和費用,結果新注冊企業數上升了18%。斯洛伐克改革了貸款抵押法規后,私營企業的銀行貸款額增加了10%。 可以這樣說,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異主要是制度上的差異。換言之,中國在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上還大大落后于發達國家。制度瓶頸使我們的各種要素難以通過市場機制有效地配置,也使民營企業難以在市場上大顯身手。因此,改善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必須從健全制度入手,其中最重要的是民間金融、行業準入和產權保護三項制度,對于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能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