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頻遭被動重組 地方政府主導進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5:38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本報記者 張楠 上市公司因重大事項停牌,總是給投資者無限遐想,停牌前也常有可觀的漲幅。然而近期有多家公司因重大事項停牌后,無果而終。 業內人士指出,這幾個中止的重大事項有個共同特點,即都是由當地國資部門或集團主導重大事項的進展,上市公司處于“被動重組”狀態,自身并沒有很大話語權,對重大事項的進展情況也很難掌控,可供自己發揮的空間不大。 無論是出售資產、整體上市、戰略引資還是重組,對上市公司而言,都是足以影響公司自身發展的重大事項,因此,也常常會引發公司股價異動。在投資者眼中,這常常是重大利好,會引發集體追捧。 但這些重大事項短期內落空的公告,則使公司的股價在復牌后立即下跌。 如何平衡多方利益關系,成為影響重組進程和結果的重要因素。 業內人士指出,重大事項方案的出臺和實施,通常最重要的事情是平衡多方的利益。出售資產的作價高低,被整合企業的協同效應和互補關系,新注入資產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背景,包括管理層之間的默契和融洽程度,都會直接影響到重組進程和結果。 在由政府和集團主導的重組事項中,政府層面上往往比較傾向于加緊促成重大事項的完成。 政府方面一般希望加快步伐,盡快完成重組。政府層面注重區域內的資產整合帶來的規模效應,以及形成強大產業鏈,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同時,也鼓勵集團整體上市,減少關聯交易。 但另一方面,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這種要求不一定十分迫切,同時也直接面臨一些操作上的困難。復雜的重組方案中,必然涉及多方面利益的均衡。如何平衡多個被重組主體間的利益,設計比較合理的重組方案,對新進入的資產進行摸底和管理文化的融合,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不是“簡單重組”就能一勞永逸的。 所以,政府“拉郎配”來的資產不一定非常適合公司真正的需求,操作一段時間后發覺難以實現前期目標而終止重組的例子也不鮮見。 這也是從公告來看,為什么很多公司的重大事項常以“三個月”為階段,甚至到了三個月就開始停牌商議。從公司角度考慮,一方面可以將方案繼續細化、完善;另一方面可能是在選擇更好的時機來實施。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