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人士:瑞銀聯手斂財說不夠嚴謹但應重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07:00 深圳商報
分析人士指出有關說法不夠嚴謹,但應該引起投資者重視 本報記者 傅盛寧 日前,某財經報紙刊登報道說,瑞銀集團聯手多家機構,在中國石油A股上市發行前后依次采用收集、拉升、減持、沽空手法,通過影響中國石油H股正股及相關權證價格大獲其利。報道說,從9月26日到11月5日中國石油在A股上市前,超過99%的中國石油H股為瑞銀集團100%控制的資產或財富管理公司、金融服務顧問公司以及以其它組織形式存在的投資機構持有。 瑞銀動作:減持后建議買入 在中國石油A股上市后,11月20日,瑞銀集團控股的機構們繼續增持中國石油H股,大舉買入3.28億股H股。與此同時,瑞銀將中國石油股份的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入。其投資評級上調的理由是:在A股首次公開募股及巴菲特退出后,股東結構發生變化;母公司可能注入對政治因素敏感的石油資產,例如,位于蘇丹的大約500萬桶可采石油儲量,目標價位由12港元升至17.6港元。 在瑞銀發布買入投資評級報告后不久,瑞銀集團賬戶自11月29日大舉減持,持股比例從11月20日的6.42%降至5.87%;12月17日瑞銀集團的持股比例繼續降至5.16%。而就在瑞銀集團賬戶股票持續減持期間,瑞銀研究報告繼續唱多中石油H股。12月4日,瑞銀建議趁國際油價調整時買入中國石油(0857.HK)。 專家說法:報道不嚴謹 “這篇報道不嚴謹。”昨天,香港道亨證券分析師吳杰針對這篇報道對記者說。他認為,說瑞銀集團在9月底至11月買入中國石油,是為了獲利套現的話,邏輯上很勉強。因為這個階段,正是中國石油H股股價從11港元到19港元的階段,股價上漲,只能說是大主力吸籌所致,不等于主力資金已經獲利。上漲不超過100%,大資金想全身而出很難。 而11月5日后中國石油H股隨著A股上市后的狂跌而下挫,基本可以肯定瑞銀集團的投資多數被套。吳杰指出,報道說瑞銀集團控股的機構11月20日繼續增持中國石油H股,這時其A股已經跌去了10元,H股也跌到了14.60港元。9天后,H股仍在14.50港元左右,報道說瑞銀的機構又大舉減持。這更與賺錢沒有關系。無論這部分出來的資金是9月底至11月進去的,還是11月20日進去的,都不能說瑞銀賺了很多錢。賣出價與買入價相差無幾,說是“割肉斬倉”還差不多。 截至12月21日,中國石油H股收盤價為13.84港元。如果11月20日瑞銀增持的那些股票沒有出來,已經虧損5.2%。 吳杰說,如果報道提供的那些數據屬實,可以推斷瑞銀集團即使是勝,也是“慘勝”。瑞銀下屬不同機構對中國石油的操縱互相矛盾,有比較大的分歧。 外國大投行:有時念“歪經” 據香港某證券公司分析師張橋安介紹,目前,對香港股市經常發表評級報告的外國大投行,有花旗、瑞銀、高盛、美林、摩根大通、淡馬錫、荷蘭銀行、德意志銀行、巴黎百富勤等十幾家。還有一些基金公司如鄧普頓也時常發表評論。“這些評論應該看,但不可全信。” 張橋安說,外國投行有時也念“歪經”。當年中國建材2元多時,投行都不看好,等到漲到30多元了,外國投行卻紛紛給予“增持”評級。這說明這些投行已經吸夠貨了,而此后股價果然下跌。 還有中國神華(1088.HK)回歸A股后,股價暴升,瑞銀認為其H股將漲到108港元,市場一片嘩然。一些機構批評它煽動市場非理性情緒。后來中國神華H股漲到了57港元,現在跌到46港元。瑞銀卻沒話說了。張橋安認為,中國神華A股被炒到84元,跟瑞銀的誤導不無關系。很多投資者說,H股都要到108港元,A股還早著呢,紛紛高價買進被套。 張橋安說,他多年投資港股的經驗證明,所有的國外大機構都干過這種事,為了自己的利益,發表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言論。有時他們之間還彼此拆臺,唱空對方的重倉股,希望其下跌后買入。外國大機構“斗法”,是香港股市一景。 不過張橋安提醒,并非外國大投行都不可信。如果多家投行同時唱多某只股票,這只股票的價格就會被推高;如果某只股票同時被多家機構唱空,其股價很快就會下跌。小市值股票更容易被投行的言論所左右。許多分析人士都認為,外國大投行也難免受市場所左右。當股價超出了他們的預言后,他們也被迫調高;反之也一樣。“跟市場對著干,除非有過人的勇氣。”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