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能成為券業盟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02: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商文 為時三年的券商綜合治理終于如期收官,合資券商、新設券商的閘門也將再次開啟。隨著問題券商的兼并重組告一段落,“外資系”、“銀行系”、“資管系”以及實力雄厚的“創新系”券商之間的并購浪潮也將一浪高過一浪。在這即將揭幕的第三次券業重組大潮中,誰又將成為最終的盟主? “銀行系”券商雄風再現 今年4月7日,新、老銀河證券之間完成交易系統的切換,新銀河證券正式走上歷史舞臺。至此,匯金公司作為股東,完成了向銀河、申萬、國泰君安等券商的注資重組。據知情人士透露,匯金公司日前已經內部排定了銀河、申萬和國泰君安的上市時間表。 作為匯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2004年曾因建行股改上市而誕生的建行第二大股東——建銀投資有限公司,則表現出了與匯金只青睞大型券商截然不同的風格,先后參與了中信建投、中投證券、宏源證券、西南證券、北京證券等六家問題券商的財務重組。 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顯而易見,匯金公司和建銀投資在上一輪券業整合過程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受其注資參股的券商也因此被稱為“銀行系”券商。在甩掉了歷史包袱后,“銀行系”券商得以雄風再現,并將在第三次券業重組中扮演重要角色。 “資管系”和“創新系”崛起 作為券業中的另一股新勢力,“資管系”券商也開始迅速崛起。今年9月,由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分別發起設立的華融證券和信達證券在北京掛牌成立。背靠資產管理公司,“資管系”券商在投行業務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作為公司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資產管理公司將傾集團之力推動旗下券商的發展,“資管系”券商的未來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相比“銀行系”和“資管系”券商,以中信證券為代表的“創新系”本土券商,則憑借在綜合治理重組大潮中快速兼并擴張完成了自身實力的飛躍。在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由于監管政策向上述券商傾斜,這類券商得以在新業務領域捷足先登,占盡市場發展的先機。 “外資系”券商大舉進入 如果說上述三類券商都可以統稱為“本土券商”的話,那么與之相對應的便是“外資券商”。其中,以最早成立的中金公司、瑞銀證券和高盛高華證券為代表。而隨著券業對外開放的大門重新開啟,“外資系”券商將大舉進入國內市場。 在國內券商結構性分化日益明顯的局面下,“外資系”、“銀行系”、“資管系”以及實力雄厚“創新系”券商之間的競爭正在逐步升級,并將最終推動國內券業格局的重新洗牌。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就曾預測,經過第三次重組,目前的104家證券公司將最終剩下30家至50家。 毫無疑問,較之1994年銀證分離和始自2004年券商綜合治理階段的重組,我國證券行業的第三次重組將是一個漫長、殘酷而且市場化的過程。其重組的標準將鎖定在公司業務的核心競爭力上。 對比四股競爭勢力的強弱,僅從目前的市場現狀來看,“外資系”券商的總體表現并不盡如人意,“資管系”券商也屬于剛剛起步階段。“銀行系”券商盡管在經紀業務、研究等領域占有一定優勢,但由于重組而使其在業務發展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應該說,第二次券業重組為“創新系”本土券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機遇。無論是托管問題券商,開展收購兼并,還是新業務的開展,都使得“創新系”券商的實力迅速提升。相比其他競爭對手,“創新系”券商的整體綜合實力略勝一籌。 然而,這并非就表示,在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券業重組中,“創新系”一定能成為最后的盟主。“創新系”本土券商自身仍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吳曉求就建議,國內證券公司應建立起一個規范的、既有激勵功能又有風險控制功能的公司治理結構。同時,還應建立財富的積累機制,從而推動證券公司的持續發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