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空金融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 00:54 財富時報
-本報記者 袁鶴 臨近歲末,股市中的金融板塊表現讓投資者懷疑:它們將以下跌走勢走完這一年。 據Wind資訊統計,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自本月11日金融股開始放出陰線以來,金融股整體下跌8.98%,在此區間內,金融股約9%的市值憑空蒸發。 那些國有銀行的外資股東們似乎也開始推波助瀾,繼淡馬錫減持中行、建行后,上周美國銀行表示,他們正在尋求出售所持中國建設銀行(CCB)部分股份。 同時,伴隨著宏觀政策的收緊,越來越多的擔憂籠罩在金融類企業的頭上。 做空 拋、拋、拋,成為了外資們一致的選擇。 美國市值最大的銀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近日警告稱,由于貸款損失以及資產減值的原因,第四季度的業績可能會“相當令人失望”。而美國銀行的進一步表態激起了中國市場的強烈反映,美國銀行表示,可能尋求出售所持中國建設銀行(CCB)部分股份。此舉可能會讓該行獲得可觀的投資收益。 上個月,新加坡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 Pte. Ltd.)出售中國建設銀行H股總價2.55億美元股份,此次所售股份僅占其所持中國建設銀行總股份的2%,每股作價為7.09港元,由淡馬錫控股旗下企業Fullerton Asia Financial Holdings Pte Ltd通過摩根士丹利出售,該價格較建設銀行香港股市當日收盤價折讓5%。 這是淡馬錫第二次大額出售中國銀行概念股了,此前,淡馬錫控股已賣出10.8億股中國銀行H股。 和外資機構相比,國內的機構還沒有限售的束縛,結果,他們更是選擇了行動。 從12月10日至13日,金融板塊以7.6%的跌幅居板塊跌幅榜首位,而同期上證指數跌幅只有2.63%。 國內機構的集體行動不是沒有道理的。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我國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6.9%,創下今年月度新高的同時,也創下了自1996年12月以來的新高。 市場人士認為,上述情況顯然開始改變市場此前的一貫預期,尤其是銀行股的盈利增長方面,如果確實出現不對稱加息或是連續的銀根緊縮政策,那么市場一度看好的60%以上的平均盈利增長可能被迫下調。之前已經抬高的行業估值也要重新經受考驗。 此外,為了平抑宏觀經濟的波動,央行頻繁采取調高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貨幣政策,以控制信貸的過快投放。這將會壓縮銀行高盈利資產的規模,從而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也許這些都將成為銀行股,甚至金融股拐點的出現。 拋空 為什么中國的銀行開始遭到“遺棄”? 美國銀行首席財務官喬·普賴斯(Joe Price)表示:“從賬面上看,我們的潛在獲利超過了300億美元。”他補充稱,在未來2至3年內,該銀行將能夠兌現其持有的部分股權。 而關于減持,淡馬錫發言人很“外交”地表示:“我們定期評估我們的投資組合,并根據新的市場機遇對我們現有的投資組合加以調整。此次出售10.8億股在中國銀行首次公開招股時認購的股權,屬于我們對投資組合進行積極管理的一部分。我們對中國的長期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 在這些公開說法的背后,突顯的只是海外投資者們通過持股中國的銀行,獲得了豐厚的賬面利潤。 此外,匯豐(HSBC)、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高盛(Goldman Sachs)和美林(Merrill Lynch)在內的銀行,也對中國的銀行進行了類似的投資。由于中國股價飆升,這些持股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但與此同時,他們自身正在困境中掙扎。 10 月以來,花旗銀行、美林證券、摩根大通等多家金融巨頭均在三季報中披露了巨額的損失。其中花旗銀行固定收益業務收入下降56 億美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8%;美林證券FICC 業務虧損55.72 億美元,凈利潤同比下降63.44%;而摩根大通銀行盡管在固定收益業務收入上有76.7%的下降,但凈利潤仍有25%的增長。這一結果對深受次級債影響的美國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這個時候,中國的豐厚收益讓外資不得不重新考慮其戰略——賣出中國銀行股,讓業績變得好看一點 ,成為很現實的方法。 看空 更重要的是 ,看空中國銀行業的陰影正在變大。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作為明年落實宏觀調控的主要部分擲地有聲,其中“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也被提及。2008年嚴控信貸投放的政策導向可窺一斑。從敏感的政策環節看,銀行股面臨挑戰。 顯然,“從緊貨幣政策”不僅會造成銀行信貸規模收縮,減少銀行存貸款利差收入,影響盈利,而且政策的調整也會帶來銀行壞賬的增加。 兩周前,央行宣布年內第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至14.5%,達20年來的最高水平。 國泰君安金融業分析師伍永剛認為,銀行股下跌是綜合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主要的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滯后反應。他指出,由于種種好的預期干擾了市場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負面反應,而存款準備金率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對銀行業盈利負面影響大約為1.2個百分點。由此,伍永剛將2008年銀行板塊盈利預期由45%下調至43%。 事實上,央行、銀監會等職能部門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在今年四季度已經預演。此前,多重貨幣政策效應在中小商業銀行身上率先顯現,銀行體系內流動性結構性收緊,資金壓力從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逐級遞增。 多位市場人士還透露,央行很可能在明年以季度為單位調控信貸投放。 從外部環境上看,宏觀經濟的可能放緩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也成為了看空理由。 高盛 “悲觀”地認為,中國在短期內面臨的政策挑戰主要歸因于今年以來政策滯后時間過長。換句話說,在今年前三個季度里,在種種跡象表明經濟面臨嚴重的增長過熱壓力之際,一直沒有果斷的調控政策出臺。所采取的一些政策調整措施,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遠不足以抑制整體需求的強勢。因此,本輪經濟著陸也會更加顛簸。 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適時表示,國內金融機構要維持競爭力,不斷應對金融周期可能帶來的風險,需要進一步加強內部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他特別提到,金融機構要提升可持續競爭力,就必須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的能力,特別是應對經濟周期風險的能力。 同時,部分國內金融機構同樣受到次債危機的影響。雖然從已披露的數據顯示,國內金融機構所受影響非常有限,三季度數據表明國內金融機構均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但由于市場普遍認為美國次債危機在一段時間內仍將延續,國內金融機構究竟遭受何種待遇似乎不得而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