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合便利通關"曙光可見"公路運輸壓力可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21:59 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報道 見習記者王曉明 12月19日8點45分,北京,好苑建國飯店,<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草案)>(以下簡稱"協定")第七次談判會議的現場。 哈薩克斯坦代表團一行三人早早到達,六只眼睛聚焦在桌上<協定>文本,小聲而急促的討論聲不時蹦出。 六國代表陸續進場。9點整,25名代表(名單上31名)到場。主辦方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一級專家常旭紅宣布第二天談判開始。 "車輛所屬關系"再擱置 到場的有上合組織一級專家常旭紅、上合法條專家烏瑪拉里耶娃·米爾瓦赫德;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交通旅游司司長巴里·凱布爾(18日)。 中國出席的有交通部國際合作司,新疆交通廳、交通部公路司、外交部法條司、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質檢總局通關司。 其他五國出席的有:哈薩克斯坦交通部國際和區域組織工作協調處、交通部公路司;吉爾吉斯外交部對外經濟聯系和吸引外資司、國家海關委員會海關監督局;俄羅斯交通部國家政策司、交通部國際合作司、國際道路運輸者聯合會法律司;塔吉克斯坦交通部公路局、海關署海關監督局;烏茲別克斯坦公路及水路運輸署外經處、外交部法條司。 談判從第一天未能達成一致的問題開始。哈方首先發言,再次強調車輛的具體所屬關系的描述應該寫入文本。 第一天談判中,最大的分歧在于,在協議批準運行的車輛中,是否應該明確規定車輛的所屬關系。 經過18日一天的爭論,五國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刪除這項描述,而哈薩克斯坦代表團堅持保留。 19日哈方首先發言,再次強調具體的描述應該寫入文本。 一番唇槍舌戰下來,俄、塔再次與哈方達成一致。而中國則再一次重申了協定的宗旨:創造便利化。而烏方代表大聲呼吁:"國際公約應大于國內法律。國際法律應該提供執行的框架,而不是為迎合各國法律無限制的修改。" 哈方代表立即回擊:"國際法律不加表述,各國法律如何統一?"他揮舞著雙手,毫不相讓。 11點10分,全場代表陷入靜默。一分多鐘后,主持人宣布,問題仍然保留。 貿易猛增的交通便利壓力 哈方代表的堅持背后,是中哈邊境迅速增長的貿易帶來的交通壓力。 據中哈邊境霍爾果斯口岸提供的情況,今年9月,哈薩克斯坦國內水泥、鋼材、裝飾材料等建筑材料大量匱乏,甚至導致多處工程被迫停工。而從中國運來的大量出口建材由于繁瑣的通關手續不能及時通過邊境口岸,大量急需的貨物在邊境積壓,不能及時運輸。 針對這種狀況,哈方幾次與中方邊境溝通,延長邊檢的工作時間,實現"不間斷通關"。 這些措施雖然使狀況有所改善,但問題仍沒有解決。哈薩克斯坦向中國出口的貨物以石油等原料為主,經由火車運輸,而中國向哈出口的附加值相對高的加工產品,則絕大部分經過公路運輸。2006年中國經由公路向哈出口的貨物達到35萬噸。并且還在不停的上漲。 隨著中哈兩國的貿易額逐年上升,霍爾果斯口岸的承載能力雖然有所改善,但遠不及貿易發展的速度。 哈薩克斯坦代表團成員,交通部國際司副局長波拉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承:"貨物積壓的狀況,不止在霍爾果斯口岸,在中哈邊境的所有口岸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遭遇交通壓力的不止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也有相同的困擾。 吉方代表、國家海關監督局副局長謝爾蓋巴耶夫·穆拉特向本報記者表示,由于吉是內陸國,中吉貿易通過公路和航空進行,但由于運費原因,85%的運輸都由公路承載。而吉中貨物貿易量近幾年每年以60%-70%的速度增長。 他表示,為了不使運輸成為貿易發展的障礙,就必須盡快著手提高本國和鄰國的公路的質量,通關服務質量,而這些都要通過協定來解決。 曙光已見 需求雖然迫切,但各國代表在談判中仍不放過每個細節。 焦點具體到文本中的措辭。 對于條款"任何一當事方可建議增加和修正(本國的)路線和邊境口岸",中方建議中方建議增加"本國的"三字,有代表不同意增加,有的建議用其他寫法。 秘書處幾次做出折中方案,但各方代表團仍不能達成一致。烏方代表強調,任何一個字句的修改都會引起政策的改變。 謝爾蓋巴耶夫·穆拉特表示,談判過程中分歧必然存在,但絕大部分問題已經解決,前6次談判的成果都是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 12點30分,中方代表交通部國際司處長任為民走出會場說:"談判已經看得到曙光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