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新選擇:房地產股權及項目開發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02:21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于兵兵 “200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對于風險投資和海外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中房指數研究院院長陳晟介紹。這一方面和中國樓市持續的增長需求相關,同樣與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有關。“和前兩年不同的是,受171號文‘限外令’影響,外資收購現成物業的條件已經日趨嚴格。所以在今年,大量投資機構選擇與內地開發商合作開發物業,或直接投資房地產公司股權。”中房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表示。 2005年作為中國匯率體制改革元年,也是外資于中國房地產市場風起云涌的元年,大摩、高盛、麥格理等眾多海外投資機構從那時起大舉收購中國一線城市的頂級物業,開始了熱錢“橫掃”中國房地產的普及式教育。 但根據記者對2007年外資投資情況統計,多數投行已經轉向房地產開發,或直接參股房地產開發公司股權。重大合作開發項目如:重慶龍湖地產與荷蘭ING房地產機會基金聯合參與北京市昌平區某組團土地投標,并以9.25億元高價競得113.5畝成都某地塊。美國對沖基金管理公司Aetos Capital與中國人壽達成協議,共同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展開合作。Aetos表示希望在未來幾年向中國投資10億美元;冰島格里特利爾銀行(GlitnirBankhf)與中國地產商合作開發沈陽某市中心黃金地塊住宅項目。8月,愛爾蘭房地產企業財富控股(Trea-sury Holding)以77億元價格收購虹橋上海城商辦部分及中區廣場。財富控股亦有意將多個在華房地產項目注入子公司CREO于英國上市。 而根據年初的說法,摩根斯丹利今年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投入的資金額為30億美元,花旗集團房地產基金計劃在包括今年在內的3年內對內地和港澳臺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額提高9倍以上。 分析人士稱,很多投資機構看好中國樓市的重要原因仍是人民幣升值背景。面對外資難擋的投資熱情,2006年7月份,國家建設部等六部委曾發布“171號文件”限制外資炒樓。此后,外資直接購買現成物業的行為有所收斂,但其它投資方式也隨之興起。雷曼兄弟入股融創集團就是一種傳統的投行通過IPO雙重獲利的方式,即先進行上市前持股,再輔導上市,再尋機退出。 另外,業內人士介紹,大型物業收購雖然比去年低調很多,但主要原因是收購已經轉戰到二三線城市,“至今年上半年,已經確認的收購項目13個,投資規模同樣不可小覷。”仲量聯行一份投資報告稱。上述人士介紹,隨著投資經驗的累積,外資投資者當初漫長的盡職調查期正被不斷縮短,決定投資項目的決策期從最初的半年甚至1年縮短到如今的不到3個月。 巨資背后是房地產利用外資額的直線攀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房地產業資金來源合計28863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國內貸款5611億元,同比增幅僅30%。但利用外資同比增長67%,外商直接投資增長70%,后一項目在今年前五個月的增幅還一度高達89.9%。 外資對房地產業進行投資收益的另一個途徑是 “目前,熱錢40%仍然通過存款的方式保留人民幣,因為這是最靈活的兌現方式。還有40%左右通過購買國債、基金等方式滯留在國內。而其余的20%就是房地產投資。”一位外資銀行人士告訴記者。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