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擴容無聲變奏 明顯帶有管理部門意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05:46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夏麗華 昨日,中海集運海外歸來登陸A股市場;明天,太平洋保險進行網上申購,拉開從A股開始的資本市場之旅。 臨近2007年歲尾,大型藍籌企業先A后H,先H后A的模式交替上演,而伴隨著上市地點的調整,大型企業分配在A股市場上的可自由流通股份比例在悄悄加大。 或許現在得出這個判斷略顯倉促,畢竟來自過去兩個月的數據還顯得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但還是能從中看出些端倪。 此前,大盤股回歸A股,其發行的A股流通股比例大多維持在2%-5%左右。10月,中國神華回歸A股,A股發行比例占發行后總股本的9.1%;11月,中石油的這一數字降為2.18%,恢復到早前工行的2.72%和中行的2.43%這一“慣性”水平,這也使得中石油A股發行量不及H股的20%。 12月初,中國中鐵成為先A后H第一股,A股發行量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猛然提高到26.8%,并成為首家A股發行量超過H股的公司。昨日上市的中海集運A股發行量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維持在20%。有望成為第二家先A后H的太平洋保險,擬A股發行量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2.99%。按照目前的計劃,也可能像中國中鐵一樣,保持A股發行量超過H股這一趨勢。 這些數字看起來枯燥且起伏不定,但A股發行比例變化無疑契合了市場的呼聲,也悄然傳遞出重要信號:增加大盤藍籌股A股市場供給量,并為海外紅籌股將來回歸試水。 中國股市“高燒不止”的癥結,到底是流動性過剩還是市場供給不足?細心的讀者注意到,今年下半年以來,輿論重心多從前者轉向后者。加大大盤股A股流通比例是比較容易施行的解決途徑之一。通過國有股減持來增加A股市場供給,呼聲雖高,但挑戰很大。 大型企業A股擴容固然是應對市場上股票供給不足的有效途徑,但對于絕對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而言,加快發行市場化改革,提高發行效率更是長久之策。 有數據可為佐證,監管部門在7、8月間審核的擬上市公司家數達27家,9、10月間更是高達40家左右。另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也為發行制度變革提供了契機。有專家就建議,在即將開辦的創業板市場嘗試中小企業打包批量發行等,從而為市場供給提供制度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增加市場供給占據主流輿論之后,要避免將擴容變成帶有強烈行政色彩的、意在平穩市場運行的常規化調控手段,而忽視發行制度的整體改革。 毋庸諱言,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資本市場對發行數量和節奏的“隱形控制”可能是難以根除的制度缺陷。但沒有疑問的是,整個發行制度設計的最終指向是建立由市場需求決定的、富有效率的有彈性的市場化供給體系。現在明顯帶有管理部門意志的擴容動作應該是、也只能是其中一個階段的變奏曲。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